超市货架上,标榜“低脂”“无糖”“高纤维”的食品琳琅满目,但其中不乏“伪健康”产品——它们用营销话术掩盖高盐、高添加剂或营养失衡的真相。学会阅读食品标签,是避免被套路、选择真正健康食品的核心技能。本文将教你5个关键步骤,并解析常见陷阱,让你轻松识破商家的“健康伪装”。
一、第一步:看配料表——成分越简单,越健康
配料表是食品的“成分说明书”,按添加量从高到低排列。真正健康的食品,配料表通常简短且以天然食材为主;而“伪健康”食品往往含有大量添加剂、代糖或精制成分。
关键原则:
- 优先选“真食材”开头:
- 好的例子:全麦面包配料表首位是“全麦粉”,酸奶首位是“生牛乳”。
- 差的例子:果脯首位是“白砂糖”,麦片首位是“麦芽糊精”(精制碳水)。
- 警惕“隐形糖”和“假纤维”:
- 糖的别名:果葡糖浆、麦芽糖浆、玉米糖浆、蜂蜜、枫糖浆、浓缩果汁等(即使标“无蔗糖”,也可能含其他糖)。
- 假纤维:菊粉、抗性糊精(人工提取的膳食纤维,营养价值低于天然蔬菜中的纤维)。
- 避开复杂添加剂:
- 常见需警惕的添加剂:
- 防腐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
- 人工色素:胭脂红、柠檬黄;
- 增稠剂:卡拉胶、黄原胶(少量无害,但大量可能影响消化);
- 香精:香兰素、乙基麦芽酚(掩盖食材劣质味道)。
案例对比:
- 真健康酸奶:生牛乳、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仅3种成分)。
- 伪健康酸奶:生牛乳、白砂糖、果葡糖浆、稀奶油、明胶、果胶、香精(糖和添加剂排前列)。
二、第二步:看营养成分表——关注“每100g”和“NRV%”
营养成分表标注了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等核心营养素的含量,但需注意单位(每100g/100ml或每份)和NRV%(每日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
关键指标解析:
- 能量(热量):
- 关注“每100g”的热量,而非“每份”(商家可能通过缩小份量降低数值)。
- 示例:某薯片标“每份30g含150kcal”,但每100g热量高达500kcal(远超米饭的116kcal/100g)。
- 脂肪:
- 优先选“低脂”(≤3g/100g)或“无脂”(≤0.5g/100g)产品;
- 警惕“反式脂肪酸”(标0≠完全没有,若配料表含“植脂末”“人造奶油”“氢化植物油”,可能含反式脂肪)。
- 钠:
- 高钠食品易导致水肿和高血压,成人每日钠摄入建议≤2000mg(约5g盐)。
- 示例:某挂面钠含量1200mg/100g,吃一碗(150g)即摄入1800mg钠(接近全天上限)。
- 添加糖:
- 营养成分表可能不直接标“添加糖”,需通过配料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推断:
- 若配料表前3位有糖,且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很可能含大量添加糖。
- 蛋白质和纤维:
- 高蛋白食品:每100g含≥12g蛋白质(如牛奶、鸡胸肉);
- 高纤维食品:每100g含≥6g纤维(如燕麦、豆类)。
案例对比:
- 真健康麦片:每100g含蛋白质12g、纤维8g、钠0mg(适合早餐)。
- 伪健康麦片:每100g含蛋白质5g、纤维3g、钠300mg(含糖和盐,营养密度低)。
三、第三步:警惕营销话术——这些标签可能“坑”你
商家常用以下词汇吸引健康意识强的消费者,但实际可能名不副实:
1. “0蔗糖”≠无糖
- 可能含果葡糖浆、麦芽糖浆等其他糖,甚至代糖(如阿斯巴甜、赤藓糖醇)。
- 对策:看配料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若碳水高且无天然食材,大概率含添加糖)。
2. “非油炸”≠低脂
- 可能通过烘烤、膨化工艺减少油脂,但为改善口感会添加大量糖或盐。
- 对策:看营养成分表的脂肪和钠含量(如某非油炸薯片脂肪含量可能与油炸款相近)。
3. “高纤维”≠健康
- 可能通过添加菊粉、抗性糊精等人工纤维提升数值,但天然蔬菜、全谷物的纤维更优质。
- 对策:优先选配料表含“全麦粉”“燕麦”“蔬菜”等天然高纤维食材的产品。
4. “儿童食品”≠更营养
- 儿童牛奶可能含更多糖(如白砂糖、果葡糖浆),儿童零食可能高盐高脂肪。
- 对策:儿童食品按成人标准选择,优先选无糖、低钠、高蛋白的产品。
5. “天然”“有机”≠低热量
- 有机糖仍是糖,天然蜂蜜也会导致血糖飙升。
- 对策:关注营养成分表,而非单纯依赖“天然”“有机”标签。
四、第四步:特殊人群需额外注意
不同人群对食品成分的敏感度不同,需针对性筛选:
1. 控糖人群(糖尿病患者、减肥者)
- 避开配料表前3位含糖的产品;
- 警惕“无糖”但含大量代糖的食品(长期过量摄入代糖可能影响肠道菌群)。
2. 高血压人群
- 选“低钠”(≤120mg/100g)或“无钠”(≤5mg/100g)产品;
- 避开腌制食品、调味酱(如酱油、蚝油钠含量高)。
3. 麸质过敏/乳糖不耐受人群
- 麸质过敏者避开含“小麦”“大麦”“黑麦”的产品;
- 乳糖不耐受者选“无乳糖”牛奶或酸奶(配料表含“乳糖酶”)。
4. 儿童
- 避开含人工色素、香精、防腐剂的零食;
- 选高蛋白、低钠、无糖的食品(如原味坚果、无糖酸奶)。
五、第五步:实践技巧——超市选购的3个动作
- 先看配料表,再看营养成分表:
- 若配料表含大量添加剂或糖,直接排除,无需浪费时间看营养表。
- 对比同类产品:
- 例如选全麦面包时,比较3款产品的配料表和钠含量,选最优质的一款。
- 用手机拍照记录:
- 遇到不确定的成分(如“三氯蔗糖”“羧甲基纤维素钠”),拍照搜索或咨询营养师。
总结:健康选购的“黄金法则”
- 配料表:成分越简单、天然食材越多越好;
- 营养成分表:关注每100g数值,优先选高蛋白、高纤维、低脂、低钠、无添加糖的产品;
- 营销话术:不盲目相信“0蔗糖”“非油炸”等标签,以实际成分和营养数据为准;
- 特殊需求: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如控糖、高血压)筛选食品。
[责编: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