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支撑:
畜牧业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14.5%,而植物性食品的碳排放仅为动物性食品的1/5至1/10。例如,每千克牛肉排放36kg CO₂,而土豆仅排放0.3kg CO₂。
行动建议:每周设定1-2天“无肉日”,用豆制品、菌类或鱼类替代红肉;日常饮食中增加蔬果、全谷物、豆类比例,减少肉类依赖。
健康与环保双赢:
植物性饮食富含纤维、抗氧化剂,可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减少土地、水资源消耗及污染负荷。
案例:高纤维素植物性饮食可降低20%-30%的慢性病风险,且碳排放较动物性饮食减少50%以上。
本地食材:
减少运输距离,降低碳排放。例如,本地蔬果的运输碳排放较进口食品减少80%以上。
行动建议:优先选择农贸市场、社区支持农业(CSA)直供的食材,支持当地经济。
应季食材:
应季作物无需温室种植或长期冷藏,自然成熟更营养,且减少农业化学品使用。
行动建议:根据季节调整菜单,如春季吃菠菜、夏季吃西瓜、秋季吃南瓜、冬季吃萝卜。
有机食材:
有机生产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行动建议:选择有机认证的蔬果、谷物,减少土壤和水源污染。
合理规划采购量:
按需购买,避免囤积导致食物过期。
行动建议:制定每周食谱,列出采购清单,避免冲动消费。
科学储存食物:
延长保鲜期,减少浪费。
技巧:绿叶蔬菜用纸巾包裹后冷藏,根茎类蔬菜存放在阴凉通风处;水果分类存放,避免乙烯气体加速成熟。
善用剩余食材:
创新搭配,避免直接丢弃。
案例:蔬菜边角料可熬制高汤,水果熟透可做果酱或烘焙,剩饭剩菜可炒饭、炖菜。
高效烹饪工具:
使用高压锅、电饭煲等,比明火烹饪节能30%。
行动建议:优先选择节能电器,减少能源消耗。
控制油盐摄入:
减少高油、高盐食品,降低高血压风险。
行动建议:烹饪时使用限盐勺、限油壶,遵循“少油少盐”原则。
分餐制与适量进食:
避免过量进食,减少食物浪费。
行动建议:采用分餐制,控制每餐份量,遵循“一半蔬菜、三分之一蛋白质、三分之一碳水化合物”的比例。
选择低碳菜单:
优先选择提供碳标签的餐厅,选择碳足迹更低的食物。
案例:COP26会议菜单标注每道菜的碳排放量,鼓励代表选择低碳食物。
默认素食选项:
餐厅可通过默认素食菜单引导消费者选择。
研究:当菜单默认值为蔬菜馅饼时,75%的顾客会选择蔬菜汉堡,而非牛肉汉堡。
减少外卖包装:
选择可降解包装,或自带餐盒。
行动建议:优先选择提供环保包装的餐厅,或使用可重复使用的餐盒。
政府支持:
制定环保法规,鼓励绿色农业生产。
案例:多国将植物性蛋白纳入慢性病防控计划,鼓励企业研发健康食品。
社区活动:
通过烹饪比赛、美食节推广绿色饮食文化。
行动建议:参与社区组织的绿色饮食活动,学习低碳烹饪技巧。
教育宣传:
提高公众对饮食健康与环保关系的认识。
渠道:通过媒体、学校、社区普及环保知识,引导消费者做出健康与环保并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