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屑病是否具有传染性?
明确结论:银屑病不具有传染性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与遗传、环境及免疫系统异常有关,而非病原体感染。世界卫生组织(WHO)、皮肤病协会及多国医学文献均明确指出,银屑病不会通过接触、血液或日常互动传播。
关键证据:
- 权威机构声明
- WHO及国际皮肤病协会强调,银屑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无传染性。
-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5版)》明确指出:“银屑病非感染性疾病,不具有传染性。”
- 医学研究支持
- 2025年《柳叶刀》研究证实,银屑病发病机制涉及IL-17、IL-23等炎症因子失衡,与病毒、细菌无关。
- 临床观察显示,银屑病患者家庭成员发病率无显著升高,进一步否定传染性。
二、2025年银屑病治疗新进展
(一)生物制剂:精准靶向,疗效显著
- IL-17A/F双靶点抑制剂
- LZM012(丽珠集团):中国首个IL-17A/F双靶点生物制剂,III期临床试验显示,其12周PASI 100应答率(皮损完全清除)达49.5%,优于进口药物司库奇尤单抗(40.2%),且起效更快(4周PASI 75应答率65.7%)。
- 赛立奇单抗(智翔金泰):国产IL-17A抑制剂,52周PASI 100应答率59.7%,复发率仅0.4%,安全性优异。
- IL-23抑制剂
- 古塞奇尤单抗(Guselkumab):长期维持治疗中,PASI 90应答率稳定在80%以上,适用于中重度患者。
- Risankizumab:在甲银屑病治疗中,6个月清除率达50%,优于传统疗法。
(二)靶向口服药物:便捷与疗效兼得
- TYK2抑制剂
- 氘可来昔替尼(Deucravacitinib):全球首个高选择性TYK2变构抑制剂,16周PASI 75应答率50%,口服每日一次,2025年纳入医保,患者年自费降至万元内。
- Zasocitinib:II期数据显示,12周皮肤完全清除率达33%,耐受性良好,无JAK抑制剂常见副作用。
- IL-23受体拮抗剂
- Icotrokinra:口服肽类药物,II期研究中高剂量组PASI 75应答率76%,52周维持疗效稳定。
(三)中医治疗与医学护肤
- 中医干预
- 玉泽皮肤屏障修护身体乳:通过激活PPARγ信号,修复皮肤屏障,联合生物制剂可减少激素用量,4周PASI改善率60%,1年复发率16%。
- 中药浸浴疗法:对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如掌跖脓疱病)有效率达70%,改善红斑、鳞屑症状。
- 光疗创新
- 窄谱UVB(NB-UVB):联合生物制剂治疗中重度银屑病,8周PASI 75应答率提升至85%,优于单药治疗。
(四)特殊人群管理
- 儿童银屑病
- 佩索利单抗(Spesolimab):唯一获批用于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的IL-36R抑制剂,可快速控制急性发作,减少住院率。
- 局部治疗优先:维生素D3衍生物(如卡泊三醇)联合弱效激素,安全性高。
- 银屑病关节炎(PsA)
- 早期干预:发病1年内使用生物制剂(如IL-17/IL-23抑制剂),可降低50%关节损伤风险。
- 多学科协作:风湿科与皮肤科联合管理,推荐TNFi(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或JAK抑制剂控制关节症状。
(五)医保政策与可及性
- 2025年医保目录更新:氘可来昔替尼、乌司奴单抗等口服靶向药纳入医保,患者年治疗费用从10万+降至2-3万元,显著提升用药依从性。
- 生物制剂集采:部分省份将司库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纳入集采,价格下降40%-50%,推动治疗普及。
三、专家建议与未来方向
- 个体化治疗
- 根据病情严重度、部位及共病选择药物:轻度首选外用药,中重度优先生物制剂或靶向口服药。
- 定期评估:每3个月复查PASI、DLQI(生活质量评分),调整治疗方案。
- 生活方式管理
- 避免诱因:戒烟、限酒、控制体重(BMI>30者疗效降低30%),减少压力。
- 皮肤护理:每日使用温和保湿剂,避免过度清洁损伤屏障。
- 未来展望
- 基因疗法:CRISPR技术敲除IL-17A基因(I期临床),有望实现长期缓解。
- 微生物移植:健康人皮肤菌群移植治疗银屑病,II期试验有效率41%。
- AI辅助诊断:3D皮肤成像技术结合AI,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5%,精准指导治疗。
[责编: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