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药如丹参、川芎嗪等,确实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等作用,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跌打损伤等病症。然而,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急性期的治疗,如中风或心梗发作时,通过溶栓或扩张血管来挽救濒临坏死的组织。对于稳定期的患者,活血药并不能进一步改善组织的供血情况,因为机体已经通过重建血运为缺血组织提供了新的血管供血。
权威医学指南,如中华医学会和UpToDate,均不推荐定期输液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单纯通过每年定期输液并不会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起作用,更不会疏通堵塞的血管。输液只是暂时扩张血管,当药物代谢完后,血管又会重新恢复原来的狭窄状态。
静脉炎是由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刺激等因素引发的血管炎症,发病率在20%-80%之间。其成因包括药物刺激性、pH值偏离(小于5或大于9)、高渗透压(>900 mOsm/L)、细胞毒性药物及输液微粒等。长期或定期输注活血药,尤其是当药物浓度过高、pH值偏离或渗透压超标时,会显著增加静脉炎的风险。
临床研究及案例报道显示,活血药输液与静脉炎之间存在一定关联。例如,有案例报道称,患者因输入七叶皂苷钠注射液后出现静脉炎,表现为沿静脉走行的红肿热痛及条索状硬结。此外,长期采用外周静脉进行输液,血管受损严重,也会增加静脉炎的风险。
综上所述,定期输液活血药并不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反而可能增加静脉炎等风险。为了维护健康,应采取以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