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专业人员CPR核心步骤(简化版)
适用场景:患者无反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时立即启动。
- 确保现场安全
- 快速评估环境(如交通事故、火灾、触电等),确保自身安全后再施救。
- 检查患者反应
- 轻拍患者双肩,大声呼喊:“你好!你怎么了?”(无反应立即进入下一步)。
- 呼救并拨打急救电话
- 若独自施救:先进行1分钟CPR(约2个循环),再拨打120并取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 若有他人:立即指定一人拨打120并取AED,另一人开始CPR。
- 胸外按压(关键步骤)
- 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下半段)。
- 姿势:双手重叠,十指交叉,掌根紧贴按压点,上半身前倾,双臂垂直。
- 深度:成人5-6厘米,儿童约5厘米,婴儿约4厘米。
- 频率:100-120次/分钟(约每秒2次),节奏稳定(可默念“01、02、03…”)。
- 回弹:按压后完全松开,让胸部自然回弹,避免倚靠患者胸部。
- 人工呼吸(仅限接受过培训者)
- 开放气道:仰头提颏法(一手压额头,一手托下巴,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地面)。
- 密封口鼻:用口罩或纱布覆盖患者口鼻(无防护时省略)。
- 吹气:每次1秒,看到胸部明显起伏即为有效,避免过度通气。
- 比例:30次按压+2次人工呼吸(1个循环),5个循环后检查呼吸(约2分钟)。
- 持续操作直至
- 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 AED到达并分析心律(遵循AED语音提示操作)。
- 专业医护人员接手。
二、非专业人员常见误区与正确做法
误区 |
正确做法 |
1. 按压位置错误(如剑突上方) |
定位两乳头连线中点,避免按压肋骨或胃部(可能导致骨折或呕吐)。 |
2. 按压深度不足(<5cm) |
成人按压至少5cm,儿童约5cm,婴儿约4cm(深度不足会降低心输出量)。 |
3. 按压频率过快(>120次/分) |
保持100-120次/分钟(过快会减少心脏充盈时间,降低效率)。 |
4. 中断按压时间过长 |
尽量减少中断(每次检查呼吸或换人时中断<10秒)。 |
5. 过度依赖检查脉搏 |
非专业人员无需检查脉搏(易误判且浪费时间),直接启动CPR。 |
6. 害怕造成伤害而不敢按压 |
正确按压即使导致肋骨骨折,也比死亡风险低(肋骨骨折可愈合,心跳停止不可逆)。 |
7. 人工呼吸前未开放气道 |
必须先仰头提颏,否则气道未打开,吹气无效。 |
8. 吹气量过大或时间过长 |
每次吹气1秒,看到胸部抬起即可,避免过度通气(可能引发胃胀气或反流)。 |
三、关键提醒
- AED使用:
- 开启后按语音提示操作,电极片贴法(成人:右上胸、左下胸;儿童:前后位)。
- 除颤时确保所有人远离患者,按“电击”键后立即继续CPR。
- 特殊人群调整:
- 儿童(1-18岁):可用单手掌根按压,深度约5cm。
- 婴儿(<1岁):用两指按压胸部中央,深度约4cm,频率不变。
- 法律与心理支持:
- 中国《民法典》第184条明确保护善意施救者,无需担心法律责任。
- 施救后若出现心理压力,可联系当地急救中心或心理机构寻求帮助。
总结:非专业人员牢记“叫-按-吹”三步(呼救、按压、人工呼吸),优先保证按压质量,持续操作直至专业人员到达。CPR的及时启动可大幅提高院前生存率,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下降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