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需警惕的5种营销话术及案例
1. 虚假疗效宣传
- 表现:宣称产品能“根治高血压”“彻底治愈糖尿病”或治疗多种疾病,将普通食品/保健品包装为“神药”。
- 案例:
- 南京建邺区案例:某食品经营部将大蒜油凝胶糖果等普通食品宣传为能降血糖、血压,甚至治疗冠心病,被罚款10万元。
- 北京梧桐之家案例:在直播中宣称普通食品“新五汁饮膏”可治疗肺热咳嗽、心脑血管疾病,被罚款20万元。
- 法律依据:
- 《广告法》第十八条:禁止保健食品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必须标注“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禁止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2. 权威背书造假
- 表现:伪造专家推荐、科研机构认证或患者案例,滥用“极限词”(如“最有效”“世界顶级”)美化产品。
- 案例:
- 北京萱妍堂案例:在直播中通过虚假弹幕(如“已瘦10斤”)宣传普通食品“燃咔果冻”具有减肥功效,被罚款10万元。
- 顺德商家案例:使用伪造的“专家讲座”“患者现身说法”推销羊奶粉,虚构治疗疾病功效,被立案调查。
- 法律依据:
- 《广告法》第十一条:禁止使用科研单位、专家名义作推荐,禁止使用无依据的极限词。
- 《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审查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一条:禁止违反科学规律,明示或暗示产品具有治疗所有疾病的功能。
3. 情感绑架与恐吓营销
- 表现:通过免费礼品(如鸡蛋、大米)吸引老年人,再以“疾病不等人”“现在不投资健康,未来花钱治病”等话术制造焦虑,挑拨家庭关系。
- 案例:
- 顺德商家案例:以免费体检、讲座诱导老年人购买羊奶粉,虚构治疗疾病功效,被立案处理。
- 宁波星康案例:通过发放鸡蛋、牙膏吸引老年人参加会议营销,虚假宣传钙片可“控制血压血糖”,被罚款20万元。
- 法律依据:
-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禁止通过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尤其是利用老年人健康焦虑。
- 《广告法》第七条:禁止引起公众对健康状况的担忧,或误导不使用产品会患病的宣传。
4. 伪科学概念包装
- 表现:将普通食品或消毒产品包装为“能量床垫”“头疗仪”等高科技产品,宣称能治疗中风、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 案例:
- 顺德商家案例:销售“能量床垫”“头疗仪”等非医疗器械产品,虚假宣传治疗功能,被立案调查。
- 北京梧桐之家案例:宣称“七丹牌三七胶囊”等保健食品能“消除结节、治疗三高”,滥用极限词,被罚款20万元。
- 法律依据:
- 《食品安全法》第七十八条:保健食品标签不得涉及疾病治疗,功能需与注册信息一致。
-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条:禁止非医疗器械宣称医疗功效。
5. 免费陷阱与隐形消费
- 表现:以“免费旅游”“免费赠送”为噱头,实际在活动中推销高价保健品,或通过“免费体验”诱导购买。
- 案例:
- 某保健品公司案例:组织免费旅游,实则诱导购买产品,被消费者协会警示。
- 上海伦伦食品店案例:以“最欢乐的中老年服务互助平台”名义,通过免费蔬菜吸引老年人,再推销普通食品并虚假宣传疗效,被罚款20万元。
- 法律依据:
- 《广告法》第九条:禁止使用“免费赠送”“免费治疗”等诱导性内容。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经营者需提供真实、全面的商品信息,不得虚假宣传。
二、消费者防骗指南
1. 验证产品真实性
- 查标识:确认产品有“蓝帽子”保健食品标识,并核对批准文号(可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查询)。
- 看标签:保健食品标签必须标注“本品不能代替药物”,且功能需与注册信息一致。
2. 警惕营销套路
- 拒绝“免费”诱惑:免费礼品、旅游等可能是诱导手段,需保持理性。
- 核实信息:对“专家推荐”“患者案例”等,要求提供权威证明或联系方式。
3. 保留证据
- 保存凭证:购买时索要发票、宣传资料,记录销售人员信息。
- 及时维权:发现虚假宣传,可向12315投诉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4. 科学认知保健品
- 明确定位:保健品是膳食补充剂,不能替代药物或治疗疾病。
- 咨询专业意见:有健康问题应优先就医,遵循医嘱。
三、总结表格
营销话术类型 |
常见表现 |
典型案例 |
法律依据 |
虚假疗效宣传 |
宣称治疗疾病(如“根治高血压”)、将普通食品包装为“神药” |
南京建邺区食品经营部虚假宣传案、北京梧桐之家科技公司直播虚假宣传案 |
《广告法》第十八条、《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 |
权威背书造假 |
伪造专家推荐、滥用极限词(如“最有效”)、虚构患者案例 |
北京萱妍堂直播虚假弹幕案、顺德商家伪造专家讲座案 |
《广告法》第十一条、《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审查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一条 |
情感绑架与恐吓营销 |
以免费礼品吸引老年人,制造健康焦虑(如“疾病不等人”) |
顺德商家免费体检诱导购买案、宁波星康会议营销虚假宣传案 |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广告法》第七条 |
伪科学概念包装 |
将普通产品包装为高科技医疗设备,宣称治疗多种疾病 |
顺德商家“能量床垫”虚假宣传案、北京梧桐之家“七丹牌三七胶囊”夸大功效案 |
《食品安全法》第七十八条、《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条 |
免费陷阱与隐形消费 |
以“免费旅游”“免费赠送”为名,实际推销高价保健品 |
某保健品公司免费旅游诱导购买案、上海伦伦食品店“免费蔬菜”诱导消费案 |
《广告法》第九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 |
通过以上分析,消费者可识别常见营销陷阱,保护自身权益,避免被虚假宣传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