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鞋袜选择规范
1. 核心原则
糖尿病患者足部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导致感觉减退、血液循环障碍,鞋袜选择需以“保护性、舒适性、透气性”为核心,避免摩擦、挤压或潮湿引发的损伤。
2. 鞋子选择标准
- 材质:优先选择网眼或真皮材质,透气性佳,减少足部出汗和真菌感染风险。
- 鞋头设计:宽头设计,鞋头宽度需超过脚趾1厘米,避免挤压导致胼胝或溃疡。
- 鞋底:减震功能良好,内部采用无缝工艺,防止摩擦伤。
- 稳定性:后跟稳固,避免穿高跟鞋或尖头鞋,减少足部压力。
- 试穿时机:建议下午试穿,此时足部肿胀,可确保鞋子合脚。新鞋适应期需循序渐进,首次穿着不超过2小时,逐步增加至每日4-6小时。
- 特殊需求:足部畸形者需定制特制鞋垫或鞋子,分散足底压力。
3. 袜子选择标准
- 材质:天然棉质或透气纤维,吸湿排汗,减少足部潮湿。
- 设计:无接缝、无紧绷松紧带,避免摩擦损伤皮肤。
- 颜色:浅色袜子便于观察渗液或出血。
- 更换频率:每日更换,保持清洁干燥。
4. 禁忌行为
- 避免赤脚行走,防止异物刺伤。
- 禁止穿露趾鞋或过紧的袜子,减少足部暴露风险。
- 冬季禁用热水袋、电热毯直接接触足部,防止烫伤。
二、伤口处理规范
1. 日常足部检查
- 频率:每日检查足部皮肤颜色、温度、有无破损、溃疡、水疱等,重点观察足底和趾缝。
- 方法:使用镜子辅助检查或请家人帮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 清洁与保湿
- 清洗:每日用37-40℃温水清洗足部,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清洗时间控制在5-10分钟。
- 擦干:用柔软毛巾彻底擦干,尤其是趾缝间,防止潮湿引发细菌滋生。
- 保湿:可选用无酒精成分的尿素乳膏或凡士林保持皮肤湿润,避免涂抹在趾缝间。
3. 伤口处理原则
- 轻度伤口:用生理盐水轻柔冲洗,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避免使用碘酒、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
- 敷料选择:
- 渗出期:选用藻酸盐敷料,吸收渗出液,创造湿性愈合环境。
- 增殖期:使用水胶体敷料,促进上皮细胞生长。
- 包扎:根据伤口情况选择无菌纱布或敷料包扎,定期观察伤口变化,若出现红肿加剧、渗液异常增多、有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4. 特殊伤口处理
- 鸡眼或胼胝:禁止自行处理,应寻求专业医生帮助。
- 趾甲修剪:平直修剪,保留1-2毫米白边,避免剪伤甲沟。
三、综合护理建议
1. 血糖控制
- 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等)。
- 饮食控制: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 运动建议: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避免足部过度承重。
2. 感染预防
- 密切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异味等感染迹象,定期进行伤口分泌物培养,根据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 增强机体免疫力:营养不良者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
3. 定期专业检查
- 每月使用镜子自查足底和趾缝,重点关注有无破溃、颜色改变或异常肿胀。
- 每3-6个月进行专业足病筛查,包括10克尼龙丝触觉测试和振动觉评估。合并周围血管病变者需增加踝肱指数检测频率。
4. 紧急情况处理
- 发现伤口持续不愈、局部发热或恶臭分泌物等感染征象时,须在24小时内至内分泌科或足病专科就诊。
- 外出时随身携带急救包,包含无菌敷料、生理盐水和糖尿病标识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