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念饮食觉察训练
- 步骤:
- 进食前自问:
- "我现在的饥饿感是生理上的,还是情绪上的?"
- "我是否真的需要进食,还是只是因为无聊、压力或焦虑?"
- "我的身体需要什么样的食物?"
- 进食中专注:
- 关闭干扰源(如手机、电视),专注于食物的味道、质地、气味。
- 感受身体的饥饿感和饱足感,不评判地观察自己的饮食行为。
- 科学依据:
- 正念饮食觉知训练(MB-EAT)通过教授正念练习,提升对饮食的自我接纳和幸福感。研究显示,MB-EAT组在精神幸福感和正念要素上均有显著提升(克里斯特勒等,2014年)。
- 案例:
- 一项对117名肥胖受试者的研究发现,经过MB-EAT训练后,受试者在精神幸福感和正念要素上显著改善,暴食行为减少。
二、放慢进食速度
- 步骤:
- 细嚼慢咽:每一口食物咀嚼20-30次,感受食物的质地和味道。
- 暂停与停顿:在进食过程中放下餐具,专注于咀嚼和吞咽;在每一口之间停顿几秒钟,感受身体的饱足感。
- 科学依据:
- 减慢进食速度可以给大脑足够的时间来处理饱腹信号,避免过量进食。胃向大脑发送饱腹信号需要15-20分钟,吃得太快可能导致过量进食(简单医学,2025年)。
- 研究显示,细嚼慢咽有助于更好地感受食物,并帮助胃肠更高效地消化(仁济科普,2025年)。
- 数据:
- 一项对19项涉及减肥正念练习的临床研究的系统回顾发现,大多数都有效地帮助人们减肥(2015年)。
三、关注食物的感官体验
- 步骤:
- 视觉观察:观察食物的颜色、形状和摆盘。
- 嗅觉体验:闻一闻食物的香气,感受它如何激发你的食欲。
- 味觉品味:仔细品味食物的味道,注意它的甜、咸、酸、苦等味道。
- 触觉感受:感受食物的质地,是柔软、脆硬还是顺滑。
- 科学依据:
- 通过关注食物的感官体验,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饮食行为,避免无意识的暴食或情绪化进食(仁济科普,2025年)。
- 案例:
- 一位用户通过关注食物的感官体验,成功减少了情绪化进食的次数,并建立了更健康的饮食模式。
四、觉察饱足感
- 步骤:
- 进食中自问:
- "我是否已经感到满足?还是只是为了吃完而吃?"
- "如果我继续吃,是否会感到不适或过度饱胀?"
- 学会停止:在感到满足时停止进食,避免过量。
- 科学依据:
- 正念训练对于个体的饱腹感具有良好的提升效果。短暂的正念训练能显著改善对饥饿信号的感知,而更密集的正念训练会影响对饱足信号的感知(正念训练对进食障碍干预的研究,2023年)。
- 数据:
- 研究发现,正念饮食在控制体重和血糖方面与传统饮食指导一样有益,且长期效果更好(新的一年,用它改变你和食物的关系!,2024年)。
五、记录饮食体验
- 步骤:
- 练习后记录:花一点时间记录自己的体验,包括进食时的感受、食物的味道、质地等。
- 分析与调整:通过记录识别情绪化进食的模式,并调整自己的饮食行为。
- 科学依据:
- 记录饮食日记有助于识别情绪性进食模式,优化饱腹感应从饮食结构入手(吃饭有饱腹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2025年)。
- 案例:
- 一位用户通过记录饮食体验,成功识别了自己的情绪化进食模式,并采取了相应的调整措施,如选择更健康的食物、控制进食量等。
通过以上5个技巧的实践,你可以逐步提升对饱腹感的感知能力,建立更健康的饮食模式。记住,正念饮食的核心在于“觉察”,通过关注当下的饮食体验,你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需求,避免无意识的暴食或情绪化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