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禁忌症:用药的“红线”
定义:禁忌症是药品说明书中明确禁止使用该药物的特定情况,包括绝对禁用和相对禁用。
核心要点:
- 绝对禁用:
- 青霉素过敏者禁用青霉素类及部分头孢类(存在交叉过敏风险)。
-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需经肝肾代谢的药物(如他汀类降脂药禁用于活动性肝病)。
- 特定疾病患者:如严重心动过缓禁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青光眼禁用阿托品。
- 妊娠期/哺乳期:利巴韦林、异维A酸等明确致畸,哺乳期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危害婴儿(如化疗药)。
- 相对禁用(忌用):
- 药物可能带来明确不良反应,但个体差异存在。例如:
- 妊娠期使用头孢地尼需权衡利弊(安全性未确立)。
- 哺乳期用药需评估婴儿风险(如红霉素可排入母乳)。
- 慎用:
- 需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如小儿、老人、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例如:
- 高血压患者慎用含伪麻黄碱的感冒药(可能升高血压)。
行动建议:
- 用药前主动告知医生过敏史、基础疾病及用药史。
- 严格遵守禁忌症,切勿尝试禁用药物。
二、不良反应:用药的“双刃剑”
定义: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核心要点:
- 发生率分类:
- 常见(>1%):如阿司匹林致胃部不适、抗生素致腹泻。
- 偶见(0.1%-1%):如降压药致干咳。
- 罕见(<0.1%):如抗生素致严重过敏。
- 类型与处理:
- 副作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无关作用(如阿托品致口干)。
- 毒性反应:过量或长期用药致蓄积中毒(如巴比妥类致头晕)。
- 过敏反应:免疫病理反应(如青霉素致休克)。
- 后遗效应:停药后残存效应(如长效巴比妥类致困倦)。
- 应对原则:
- 常见反应:多轻微可控,无需停药。
- 严重反应:如呼吸困难、严重皮疹、不明出血,立即停药并就医。
行动建议:
- 用药期间观察身体变化,记录异常症状。
- 轻微反应可加强观察,严重反应及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
三、相互作用:用药的“隐形风险”
定义:两种或以上药物同时使用时,药效或毒性发生改变的现象。
核心要点:
- 发生机制:
- 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环节相互作用。
- 药效学:一种药物影响另一种药物效果。
- 高危人群:
- 老年人(多病共患、肝肾功能减退)。
- 慢性病患者(长期联用多种药物)。
- 肝肾功能不全者(药物蓄积风险高)。
- 常见风险:
- 增效/减效:如喹诺酮类+头孢类协同杀菌(增效),利福平加速其他药物代谢(减效)。
- 毒性增加:如头孢类+酒精致双硫仑样反应(严重者可致命)。
- 饮食禁忌:
- 西柚汁+降压药(硝苯地平)致头痛、心悸。
- 茶水+铁剂(硫酸亚铁)影响铁吸收。
行动建议:
- 告知医生所有用药(包括保健品、中药)。
- 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联用药物。
- 服药期间禁酒,注意饮食禁忌(如用温开水送服药物)。
四、综合行动指南
- 用药前:
- 仔细阅读说明书,重点查看禁忌症、不良反应、相互作用。
- 主动告知医生过敏史、基础疾病及用药史。
- 用药中:
- 严格遵医嘱,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 观察身体反应,记录异常症状。
- 用药后:
- 定期随访,监测肝肾功能(长期用药者)。
- 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就医,上报监测系统。
[责编: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