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治疗进展:生物制剂适用人群与长期管理

2025-10-16 14:10:36      来源:百姓生活资讯

一、生物制剂适用人群:精准分层,满足多元需求

生物制剂通过靶向炎症通路(如IL-17、IL-23、TNF-α等),显著提升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疗效。其适用人群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受累部位及共病情况综合评估:

  1. 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
    • 核心标准:PASI评分≥10、体表面积(BSA)受累≥10%,或静态医师全面评估(sPGA)≥3分。
    • 典型患者:病程长、皮疹广泛,伴明显瘙痒或疼痛,传统治疗(如光疗、口服免疫抑制剂)效果不佳或不耐受者。
    • 数据支持:司库奇尤单抗(IL-17A抑制剂)在中国三期研究中,12周PASI75应答率达97.7%,长期治疗52周后仍保持高应答水平。
  2. 特殊部位受累
    • 头皮、掌跖、指甲:生物制剂可精准作用于病变部位,缓解功能受限。例如,古塞奇尤单抗(IL-23抑制剂)对指甲银屑病的清除效率显著,长期维持治疗中稳定性优越。
    • 生殖器银屑病:生物制剂可快速改善皮损,减轻患者心理负担。2025年EADV大会上,匹康奇拜单抗(IL-23p19抑制剂)相关研究证实其对生殖器银屑病患者的广泛适用性。
  3. 关节病型银屑病(PsA)
    • 适用场景:活动性关节炎(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且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治疗不佳者。
    • 核心优势:生物制剂可同步改善关节症状和皮肤皮损,延缓关节破坏进展。例如,TREMFYA(古塞库单抗)的3b期APEX研究显示,其较安慰剂能显著抑制结构损伤进展。
  4. 高影响、低BSA的难治性银屑病
    • 典型类型:头皮银屑病、角化型掌跖脓疱型银屑病、反向型银屑病(如腋窝、腹股沟受累)。
    • 治疗策略:国际共识推荐使用系统药物干预。例如,IL-17抑制剂(如司库奇尤单抗)对头皮银屑病疗效显著,FDA说明书中纳入其有效性数据。
  5. 特殊人群
    • 儿童:需谨慎评估,仅在严重病例中考虑使用,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如心理疏导、皮肤护理)。
    • 老年人:全面评估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监测肝肾功能及感染风险。
    • 孕妇/哺乳期妇女:一般不建议使用,除非潜在获益明显大于风险。

二、长期管理:达标治疗(T2T)与个体化策略

银屑病为慢性复发性疾病,长期管理需以“清除皮损、预防共病、提升生活质量”为目标,结合达标治疗(T2T)理念,动态调整方案。

  1. 治疗评估与目标设定
    • 初始评估:治疗12周后为最佳评估时间窗,根据药物类型调整(如IL-17抑制剂评估时间为12-16周,IL-23抑制剂为16周)。
    • 达标标准
      • 疾病严重程度:PASI评分≤3或sPGA 0/1(皮损完全清除或几乎清除)。
      • 生活质量: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5。
      • 系统性炎症:PsA患者需同时评估关节活动度(如DAPSA评分)。
    • 维持治疗:达标后尽可能长期维持,特殊情况(如经济问题、计划妊娠)可逐步延长给药间隔或减少剂量,但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2. 优化初始治疗方案
    • 早期强效治疗:GUIDE研究显示,短病程(SDD)患者接受古塞奇尤单抗治疗28周后,第68周达到绝对PASI<3的比例显著高于长病程(LDD)患者,提示早期干预益处更大。
    • 分子分型:通过皮肤转录组分析将银屑病分为IL-17主导型、Ⅰ型干扰素主导型等亚型,针对性选择生物制剂(如Ⅰ型干扰素主导型患者改用Anifrolumab后完全缓解)。
  3. 生物制剂转换与联合治疗
    • 转换策略:若原生物制剂疗效衰减或出现不良反应,可考虑同靶点或不同靶点生物制剂转换。同靶点转换可能仍有效,但不同靶点转换获益可能更高。
    • 联合治疗:生物制剂可与光疗(如308nm准分子激光)、外用药物(如维生素D3衍生物)或口服免疫调节剂联用,增强疗效。例如,IL-17抑制剂联合光疗可提升皮损清除率,但需避开注射部位。
  4. 安全性监测与共病管理
    • 感染防控:用药前筛查结核、乙肝,治疗期间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定期监测肝功能、HBV-DNA定量。
    • 心血管共病:生物制剂可改善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的炎症因子(如IL-6、TNF-α),但需更多临床数据支持其对血压、冠心病发病率的影响。
    • 代谢综合征:依奇珠单抗(IL-17抑制剂)可改善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5. 患者依从性与情绪管理
    • 依从性提升:选择方便简易的治疗方法(如长效生物制剂、口服小分子药物),加强医患沟通,定期随访。
    • 情绪支持:银屑病患者常伴焦虑、抑郁,需提供心理疏导,鼓励戒烟、戒酒、减重、改善睡眠和加强运动。

三、未来方向:长效化、口服化与个体化

  1. 长效生物制剂:通过Fc工程技术延长半衰期,实现每年给药1-4次。例如,ORKA-001(IL-23p19抑制剂)静脉注射半衰期达33.8天,皮下注射为30.3天,较利生奇珠单抗延长30倍以上。
  2. 口服小分子药物:TYK2变构抑制剂(如氘可来昔替尼)通过高选择性抑制IL-12/IL-23信号,避免传统JAK抑制剂的副作用,为患者提供便捷选择。
  3. 个体化治疗:深入研究生物标志物(如IL-17、Ⅰ型干扰素表达水平),预测疗效、失效及共病风险,实现精准用药。
[责编:金华]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
一、禁忌症:用药的红线 定义 :禁忌症是药品说明书中明确禁止使用该药物的特定情况,包括绝对禁用和相对禁用。 核心要点 : 绝对禁用 : 青霉素过敏者 禁用青霉素类及部分...
2025-10-16 14:12:15
儿童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核心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识别需结合课堂表现与家庭观察,干预需家校协同。以下从 课...
2025-10-16 14:08:56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 SAS)是一种以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为特征的疾病,可能导致白天嗜睡、认知功能下降及心血管并发症。以下从 打鼾程度...
2025-10-16 14:07:29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症状中, 晨僵持续时间通常为30分钟至数小时 ,具体因病情活动度、关节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而异; 关节肿胀特征为对称性分布,常见于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
2025-10-16 14:06:19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与甲减)会通过影响代谢、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导致体重、心率和情绪的显著变化。以下从这三个维度进行详细对比,并附上机制解析和典型症状示例。 ...
2025-10-16 1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