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大易忽视的早期症状
1. 近事遗忘(超正常衰老的健忘)
- 表现:
- 频繁忘记近期事件(如刚吃过饭、是否服药),反复询问相同问题,事后无法回忆。
- 与正常衰老的区别:正常衰老只是偶尔想不起约会或名字,但事后能回忆;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会反复遗忘且无法补回。
- 案例:60岁的方先生在家庭聚会后,记不住亲戚名字,经常重复问同一个问题,甚至找不到自己的眼镜。
2. 语言能力下降(找词困难)
- 表现:
- 谈话中突然停顿,用“那个”“这个”代替具体词汇,或无法准确描述常见物品(如称“手表”为“看时间的那个东西”)。
- 部分患者会出现命名障碍,无法说出常见物品的名称。
- 案例:一位患者无法准确说出“手表”的名称,改用替代词描述,导致交流中断。
3. 时间和空间定向障碍(迷路与混淆)
- 表现:
- 记不住季节、日期,在熟悉环境中迷路(如家附近公园散步后找不到回家路),或在家中找不到厕所。
- 驾驶时可能出现路线规划困难,甚至在熟悉的小区里迷路。
- 案例:85岁的吴大爷在自家楼下徘徊,找不到单元门,最终无法自主进食,吞咽困难,大部分时间卧床。
4. 判断力减弱(决策失误)
- 表现:
- 失去对金钱价值的判断力(如将大笔钱给诈骗者),无法正确穿衣(夏天披棉袄、冬天穿短袖),或用脏抹布洗脸、红酒洗手。
- 在个人清洁方面有障碍,如把衣服反着穿或季节错位穿衣。
- 案例:一位患者将一大笔钱给专职诈骗者,家属发现后已无法追回。
5. 情绪与行为改变(性格突变)
- 表现:
- 情绪波动大(上一秒高兴,下一秒泪流满面或勃然大怒),无原因的情绪变化。
- 从温和变得执拗、多疑,怀疑家属偷钱或要害自己,甚至拒绝社交、收藏无用物品。
- 案例:原本很有礼貌的患者变得爱用脏话骂人,原本性格平和的人变得处处与家属作对。
二、诊断标准与最新研究进展
1. 诊断标准
- 依据《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准》,核心症状包括:
- 记忆减退:尤其是近记忆减退,如忘记重要日期、活动或约定。
- 空间障碍:在熟悉环境中迷路,或无法完成复杂空间任务(如规划路线)。
- 人格改变:性格冷漠、缺乏情绪反应,或出现异常行为(如收藏无用物品)。
- 计算力减退:购物时不会算账,或找钱困难。
- 言语障碍:词汇量减少,经常说错话或语句错误。
- 诊断流程:需通过临床问诊、神经评估及一系列检查(如MRI显示海马体萎缩、PET-CT发现β淀粉样蛋白斑块)排除其他原因。
2. 最新研究进展
- 新型生物标志物发现:
- 复旦大学郁金泰教授团队发现新型生物标志物YWHAG,在识别生物学定义的阿尔茨海默病和临床诊断的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时,准确度分别高达96.9%和85.7%。
- 该标志物可通过脑脊液或血液检测,未来或实现仅需几滴血即可预测发病风险。
- 早筛试剂研发:
- 基于YWHAG等标志物的早筛试剂预计今年底上线各大医院和体检中心,有望提前15年预测发病风险。
- AI辅助诊断:
- 结合AI算法分析血浆蛋白质,可高效筛选出与阿尔茨海默病高度关联的蛋白标志物,提升诊断准确性。
三、应对建议
1. 何时就医
- 若上述症状持续3-6个月以上,或影响工作生活,建议尽快到记忆门诊就诊。
- 高危人群需特别关注:
- 65岁以上,有痴呆家族史。
- 合并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 有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独居(失眠)等不良生活方式。
2. 预防措施
- 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降低发病风险。
- 健康生活方式:
- 饮食:合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粗粮,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 运动:遵循科学方法加强锻炼,如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 认知训练:读书看报听新闻,提高认知储备,延缓脑功能衰退。
- 心理调节:避免熬夜,保证充足高质量睡眠,保持愉悦心情和乐观心态。
3. 家庭支持
- 建立规律作息:使用便签提示重要事项,帮助患者记忆。
- 适度社交活动:鼓励患者参与社交,避免孤独,延缓病情进展。
- 安全防护:移除家中尖锐物品,安装防滑设施和定位装置,防止走失或意外。
四、总结
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往往被误认为是正常衰老,但通过细致观察和及时干预,可以显著延缓病情进展。五大易忽视症状(近事遗忘、语言障碍、定向障碍、判断力下降、情绪突变)是大脑发出的求救信号,需引起高度重视。结合新型生物标志物检测和AI辅助诊断,未来早期预警将更加便捷精准。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不仅能为患者保留更久的生活能力,还能减轻家庭照护负担,让爱与记忆停留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