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入门指南:禁忌症/操作手法/穴位搭配全解析

2025-08-15 13:31:24      来源:百姓生活资讯

一、禁忌症:这些人这些部位千万别灸!

  1. 绝对禁忌人群
    • 孕妇:腹部、腰骶部严禁施灸,妊娠早期艾灸可能引发子宫收缩。
    • 高热患者:体温>38.5℃时艾灸会加重热症,需先物理降温。
    • 特殊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糖尿病足、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禁灸。
    • 特殊状态:醉酒、过饥过饱、暴怒或惊恐时禁止施灸。
  2. 部位禁忌
    • 颜面五官:眼球、嘴唇等暴露部位禁灸,避免艾灰烫伤或烟雾刺激。
    • 血管密集区:颈动脉、股动脉等大血管周围需谨慎操作,防止意外灼伤。
    • 皮肤异常区:湿疹、溃疡、瘢痕疙瘩等皮损部位禁止直接施灸。
  3. 体质禁忌
    • 阴虚火旺者:口干、盗汗、五心烦热时艾灸会“热上加热”。
    • 实热证者:便秘、口臭、舌红苔黄时艾灸可能加重上火。

二、操作手法:从工具到收尾,全流程解析

  1. 工具选择
    • 艾条:推荐3年陈蕲艾,烟小味淡,渗透力强。
    • 艾灸盒:适合新手,固定艾条防烫伤,推荐竹制或铜制款。
    • 辅助材料:姜片(隔姜灸用)、蒜泥(化脓灸用)、松紧缚带(固定艾头)。
  2. 施灸顺序
    • 体位选择:仰卧位(灸腹部)、俯卧位(灸背部)、坐位(灸头部)。
    • 顺序原则:先阳经后阴经(先背腹后胸腹),先上后下(先头身后四肢)。
  3. 手法与时间
    • 温和灸:艾条距皮肤2-3cm,每穴10-15分钟,以皮肤红晕为度。
    • 雀啄灸:艾条像鸟啄食般上下移动,适合急救(如晕厥)。
    • 回旋灸:艾条平行移动,适合大面积部位(如腰部)。
  4. 收尾与护理
    • 熄灭艾条:用专用熄灭器或密封罐,避免复燃。
    • 皮肤护理:灸后2小时不碰冷水,小水泡可自然吸收,大水泡需就医。
    • 保暖:灸后穿袜子,避免吹风,尤其保护施灸部位。

三、穴位搭配:13组经典配伍,效果倍增

  1. 感冒急救:大椎+风门+合谷
    • 功效:疏风解表,缓解头痛鼻塞。
    • 手法:大椎用雀啄灸,风门、合谷温和灸,各10分钟。
  2. 胃痛调理:中脘+足三里+脾俞
    • 功效:健脾和胃,缓解腹胀反酸。
    • 手法:中脘、足三里温和灸15分钟,脾俞回旋灸10分钟。
  3. 失眠安神:神门+安眠穴+三阴交
    • 功效:宁心安神,改善多梦易醒。
    • 手法:神门、三阴交温和灸,安眠穴回旋灸,睡前1小时进行。
  4. 日常保健:足三里+关元+神阙
    • 功效: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
    • 手法:足三里、关元温和灸各15分钟,神阙隔姜灸3壮。

四、注意事项:安全艾灸的5个关键

  1. 环境控制:关闭门窗防风,温度保持26-28℃。
  2. 体位固定:儿童需成人协助固定,避免烫伤。
  3. 温度把控:糖尿病患者需用测温仪,避免皮肤感知迟钝导致烫伤。
  4. 饮食禁忌:灸后2小时不食生冷,当天不喝浓茶。
  5. 异常处理:出现头晕、心慌立即停止,平卧并饮温水。

速查提示

  • 急救选大椎+合谷,胃痛灸中脘+足三里,失眠必按神门+安眠穴。
  • 艾灸后喝一杯温水,助阳气运行,忌立刻洗澡!
[责编:金华]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
一、紫斑(罐印) 1. 形成原因 正常反应 :拔罐时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血液渗出形成紫红色罐印,90%人群会出现。 颜色深浅 : 鲜红色:阴虚火旺或急性炎症。 紫黑色:寒凝血...
2025-08-15 13:38:57
(注:以下配方为成人用量,孕妇、哺乳期女性及特殊体质者需遵医嘱) 一、去火茶方 1. 金银花菊花薄荷茶 配方 :金银花10g + 菊花8g + 薄荷5g 功效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2025-08-15 13:09:18
(注:按摩前修剪指甲,用指腹或拇指关节操作,力度以酸胀感为宜,孕妇及特殊人群遵医嘱) 一、缓解头痛的5个穴位 太阳穴 定位 :眉梢与外眼角连线中点后1寸凹陷处 手法 :...
2025-08-15 13:07:26
一、冬至进补:阳生阴藏,固本培元 1. 理论依据 《黄帝内经》 : 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冬至是一阳初生的关键节点,此时进...
2025-08-15 13:00:21
一、紫外线指数(UVI)核心知识 定义与分级 :紫外线指数是衡量地面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无量纲指标,范围0-11+,WHO分级如下: 低度(1-2) :需基础防护 中度(3-5) :需加...
2025-08-13 14: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