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什么? 蛋白粉只是从牛奶(乳清、酪蛋白)、大豆、豌豆等食物中提取出的高纯度蛋白质。它不是激素,也不是化学合成物,本质上和你吃鸡胸肉、喝牛奶获得的蛋白质没有区别,只是更方便高效。
适用人群:
日常饮食无法吃够蛋白质的健身者(如胃口小、没时间做饭的上班族)。
需要大量蛋白质的增肌或减脂人群(一般推荐健身者每日摄入1.6-2.2克/公斤体重的蛋白质)。
最佳时机(效果差异不大,按习惯选择即可):
训练后30分钟内:经典窗口期,用于快速补充蛋白质,修复肌肉。
早餐时:补充一夜消耗后的蛋白质缺口。
加餐时:作为健康零食,增加饱腹感,避免摄入垃圾食品。
用量计算:
先算总需求:例如,一个75公斤的健身者,按2克/公斤计算,每日需150克蛋白质。
再算饮食摄入:估算一天三餐能吃进去多少蛋白质(如100克)。
最后用补剂补充差额:剩下的50克蛋白质,可以用约60-70克蛋白粉(约2勺)来补充。
简单建议:大多数人每日1-2勺是安全且足够的。
误区一:吃多了长更多肌肉
真相:肌肉合成有上限,多余的蛋白质不会被用来合成更多肌肉。身体会通过脱氨基作用将其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或通过肾脏排出氮元素,增加身体负担。
误区二:对肾脏有损害
真相:对健康人群而言,在推荐摄入量内,没有证据表明高蛋白饮食会损害肾脏。但如果你本身有肾脏疾病,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如果你不确定自身健康状况,建议先体检。
过量风险:
消化问题:最常见的风险。一次性摄入过多蛋白质可能导致腹胀、排气、消化不良或便秘(因通常忽略了膳食纤维的摄入)。
脱水:代谢蛋白质需要更多水分,饮水不足可能导致轻微脱水。
营养不均衡:过度依赖蛋白粉可能导致你忽视从天然食物中获取其他重要营养素(如纤维、维生素、矿物质)。
它是什么? 肌酸是一种天然存在于肉类和鱼类中的物质,人体肝脏也能合成。它为肌肉收缩(尤其是高强度、爆发力的运动)提供快速能量(ATP)。它是被科学研究最广泛、最有效、最安全的补剂之一。
适用人群:
进行高强度、短间歇、爆发力训练的人(如力量举、短跑、大重量健身)。
服用方法:
加载期(可选):每天服用20克(分4次,每次5克),持续5-7天,可以快速饱和肌肉中的肌酸浓度。
维持期:之后每天服用3-5克即可维持饱和状态。
无加载期:直接每天服用3-5克,需要3-4周时间也能达到同样的饱和效果。此法更温和,肠胃不适风险更低。
时机:随餐服用或与含糖饮料(如果汁)同服可能有助于吸收,但并非必须。训练前或训练后服用均可,效果无显著差异。坚持每天吃比纠结何时吃更重要。
重要提示:
必须配合大量饮水!肌酸会将水分拉入肌肉细胞,因此需要充足的水分来支持这个过程并防止抽筋。
误区一:肌酸伤肾
真相:这是最大的误解。无数研究证实,在推荐剂量下,对健康人群的肾脏功能没有负面影响。肌酸导致的肌酐水平升高(肾功能指标)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并非肾损伤的标志。同样,有预先存在的肾脏疾病者应慎用。
误区二:肌酸是类固醇
真相:绝对不是。类固醇是外源性激素,而肌酸是天然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它不会让你变成“药罐子”,也不会影响自身激素分泌。
过量风险:
体重增加:由于肌肉储水,体重会增加1-2公斤,这是正常且 desired(期望的)的效果,因为这意味着肌肉细胞水合作用更好,体积增大。
肠胃不适:一次性大剂量(如超过10克)服用可能导致腹泻、胃痉挛。这也是为什么推荐分次加载或直接使用维持剂量的原因。
抽筋/拉伤:这通常是因为饮水不足导致的,而非肌酸本身的问题。只要保证足量饮水,风险极低。
补剂 | 本质 | 核心作用 | 正确用量 | 主要误区 | 真实过量风险 |
---|---|---|---|---|---|
蛋白粉 | 食物蛋白提取物 | 补充蛋白质缺口, 促进肌肉修复合成 |
每日1-2勺, 补足饮食差额 |
伤肾、是激素 | 消化不良、腹胀、 便秘 |
肌酸 | 天然能量物质 | 提升力量与爆发力, 促进肌肉储水 |
每日3-5克, 需配合大量饮水 |
伤肾、是类固醇 | 体重增加(水)、 肠胃不适(若大剂量) |
最终建议:
对于绝大多数健身爱好者,每日1勺蛋白粉 + 3-5克肌酸是一个非常安全、有效且性价比极高的基础补剂方案。在使用任何补剂前,优先优化你的训练、睡眠和基础饮食。如有任何疑虑,咨询医生或注册营养师总是最稳妥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