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常识
>正文
外用药的正确使用方法与保存条件
2025-09-13 16:49:50
来源:百姓生活资讯
一、正确使用方法
用药前准备
清洁患处
: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清洗皮肤,去除污垢、痂皮或分泌物。避免用热水或肥皂过度清洁,以防刺激皮肤。
检查药物
:确认药物名称、有效期及性状(如颜色、气味、是否分层)。若药物过期或变质(如膏体结块、溶液浑浊),需立即停用。
特殊处理
:
毛发部位:剃除毛发后再上药,避免药物残留。
水疱:直径>0.5cm的水疱需用消毒针抽液,保留疱壁。
痂皮:用食物油软化后拭去,再涂药。
用药技巧
剂量控制
:采用“指尖单位法”(FTU),即挤出覆盖成人食指指尖到第一节关节的药膏(约0.5g),可涂抹两个手掌面积的皮肤。避免过量涂抹,以防药物浪费或全身吸收引发副作用。
涂抹方式
:
软膏/乳膏
:洗净双手后,取适量药物轻涂患处,按摩1-2分钟至药物吸收。避免用棉签,以防药物被吸附导致疗效下降。
混悬剂
:用前摇匀,用棉签蘸取少量药液涂抹,避免污染整瓶药物。
溶液/洗剂
:每3小时涂抹一次;酊剂、软膏每日2-3次;激素类药膏早晚各一次。
特殊剂型
:
滴耳剂
:捂热至体温后,患耳朝上,轻拉耳垂使耳道变直,滴入药液后保持姿势5-10秒。
滴眼剂/眼膏
:坐下或躺下,头后仰,用拇指和食指拉开下眼睑,挤入规定量药液或眼膏,轻压鼻侧眼角1-2分钟防药液流入鼻腔。
滴鼻剂/喷鼻剂
:头后仰或坐直,对准鼻孔滴入药液或按压喷雾器,保持头部姿势5-10秒后吸气。
用药后处理
洗净双手,避免药物接触眼睛或黏膜。
观察用药反应:若出现红肿、瘙痒、刺痛等过敏症状,立即停药并就医。
长期用药者:定期更换药物种类,防止耐药性或皮肤副作用(如激素类药膏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皮肤萎缩)。
二、保存条件
温度控制
常温保存(10-30℃)
:大多数药膏(如激素类乳膏)需在阴凉干燥处存放,避免阳光直射或高温环境(如暖气旁)。
冷藏保存(2-8℃)
:部分含活菌成分或生物制剂的药膏(如某些抗生素软膏)需冷藏,但不可冷冻,以防膏体分层或成分失活。
避光与防潮
避光
:光线(尤其是紫外线)可加速药物分解,需存放在不透光容器或原包装盒内,置于阴暗处。
防潮
:湿度过高会促进微生物生长及药品变质,需将药物放置于通风良好、相对湿度较低的地方,避免浴室等潮湿环境。
密封与防污染
使用后立即拧紧瓶盖,防止空气或水分进入。
避免用手指直接挖取膏体,以防细菌污染。若包装内有干燥剂或棉球,开封后应丢弃,以免吸附水汽加速变质。
特殊储存要求
开封后使用期限
:
一般药膏开封后1-2个月内用完(具体以说明书为准)。若膏体出现分层、出水、变色、结块或异味,需立即停用。
激素类软膏开封后常温保存不超过2个月;生物制剂类药膏(如含胶原蛋白或活菌成分)开封后冷藏保存,建议1个月内用完。
标注开封日期
:在药膏包装上注明开封时间,便于追踪使用期限,避免误用变质药物。
儿童安全
将药物存放在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防止误食或不当使用。
[责编:金华]
大家都在看
最热文章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与常见误区
戒烟实操计划:替代疗法与心理依赖的克服策略
男性脱发类型:脂溢性脱发与斑秃的治疗方案差异
宫颈癌筛查的适宜年龄与检查项目选择
湿疹患者衣物选择:棉质与化纤材质的舒适度对比
中药泡脚方:失眠与手脚冰凉的不同药材搭配
降糖药的种类选择与剂量调整要点
术后康复饮食:高纤维食物预防便秘的食谱推荐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及血糖管理技巧
儿童肥胖干预:高糖饮食替代方案与运动激励策略
推荐阅读
中药与西药联合使用的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 : 代谢影响 :部分中药成分可能影响西药代谢酶活性。例如,银杏叶提取物可能增强抗凝血药效果,增加出血风险;甘草中的甘草酸可能升高血压,抵消降压药作用...
2025-09-13 16:51:12
感冒药的选择误区与用药安全提示
一、感冒药选择常见误区 误区1:盲目追求速效或强力 问题 :部分感冒药添加高剂量解热镇痛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或伪麻黄碱(收缩血管缓解鼻塞),可能掩盖病情或加重副作...
2025-09-13 16:48:39
降糖药的种类选择与剂量调整要点
一、降糖药种类选择:需综合评估个体特征 糖尿病类型 1型糖尿病 :因胰岛细胞功能完全丧失,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 :根据病情选择口服药或胰岛素。例如,超重/肥...
2025-09-13 16:47:36
降压药的服用时间与注意事项
一、降压药的服用时间:需结合药物类型与个体血压规律 长效降压药(每日1次) 清晨空腹服用 :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因清晨是血压第一个高峰期(6-10点),此时服药可覆盖全天...
2025-09-13 16:46:20
止痛药的分类及正确使用方法
一、止痛药的五大分类及适用场景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代表药物 :布洛芬、阿司匹林、塞来昔布、对乙酰氨基酚。 作用机制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抗炎、解热、镇痛作...
2025-09-13 16: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