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药的分类及正确使用方法

2025-09-13 16:45:04      来源:百姓生活资讯

一、止痛药的五大分类及适用场景

  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 代表药物:布洛芬、阿司匹林、塞来昔布、对乙酰氨基酚。
    • 作用机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抗炎、解热、镇痛作用。
    • 适用场景
      • 轻度至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肌肉酸痛、关节痛、感冒发热。
      • 慢性疼痛: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需长期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以减少胃肠道损伤)。
    • 注意事项
      • 长期使用可能引发胃肠道出血、溃疡(尤其是有胃病史者)。
      • 避免与其他NSAIDs药物(如感冒药中的对乙酰氨基酚)联用,防止过量导致肝损伤。
  2. 中枢性止痛药
    • 代表药物:曲马多(二类精神药品)。
    •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神经元突触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增强5-羟色胺浓度,阻断痛觉传递。
    • 适用场景
      • 中度急性疼痛:如术后疼痛、骨折痛、分娩痛。
    • 注意事项
      • 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 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但成瘾性低于阿片类药物。
  3. 麻醉性止痛药(阿片类)
    • 代表药物:吗啡、杜冷丁、羟考酮。
    • 作用机制: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阿片受体,强效镇痛。
    • 适用场景
      • 重度疼痛:如晚期癌症疼痛、严重创伤痛。
    • 注意事项
      • 需医生处方,严格管控用量,防止成瘾。
      •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便秘、呼吸抑制、耐受性(需逐渐增加剂量)。
  4. 解痉类止痛药
    • 代表药物:阿托品、山莨菪碱。
    • 作用机制:松弛平滑肌,缓解痉挛性疼痛。
    • 适用场景
      • 胃肠道痉挛:如胆绞痛、肾绞痛、肠易激综合征。
    • 注意事项
      • 可能引发口干、视力模糊、心悸等副作用。
      • 青光眼患者禁用。
  5. 抗焦虑类止痛药
    • 代表药物:安定(地西泮)。
    • 作用机制:通过缓解焦虑情绪间接减轻头痛、神经性疼痛。
    • 适用场景
      • 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伴焦虑症状。
    • 注意事项
      • 需避免长期使用,防止药物依赖。

二、止痛药的正确使用原则

  1. 阶梯用药原则
    • 轻度疼痛:首选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
    • 中度疼痛:若NSAIDs无效,加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
    • 重度疼痛:直接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但需严格监控。
  2. 按时给药,而非“痛时才吃”
    • 维持药物在血液中的稳定浓度,避免疼痛反复发作。
    • 例如:慢性疼痛患者应每天定时服用,而非仅在疼痛加剧时用药。
  3. 剂量个体化调整
    • 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根据疼痛缓解程度逐步调整。
    • 避免自行增加剂量(如吗啡过量可能导致呼吸抑制)。
  4. 交替用药,防止耐药性
    • 长期使用同一种止痛药可能导致身体耐受,需在医生指导下更换药物。
    • 例如:NSAIDs与弱阿片类药物交替使用,减少单一药物副作用。
  5. 关注特殊人群用药
    • 孕妇/哺乳期女性:避免使用NSAIDs(可能影响胎儿发育),优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 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NSAIDs(可能加重肝肾负担),需选择肝毒性较小的药物(如塞来昔布)。
    • 老年人:减少剂量,防止胃肠道出血风险。

三、常见误区与风险提示

  1. 误区一:止痛药=“万能药”,随意增加剂量
    • 风险:过量使用NSAIDs可能导致胃出血、肝损伤;阿片类药物过量可能致命。
    • 案例:某患者因牙痛自行加倍服用布洛芬,引发胃溃疡穿孔。
  2. 误区二:空腹服药以“增强效果”
    • 风险:NSAIDs空腹服用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增加溃疡风险。
    • 建议:饭后或与食物同服,或选择肠溶片剂型。
  3. 误区三:长期依赖止痛药缓解慢性疼痛
    • 风险:长期使用NSAIDs可能掩盖病情(如胃癌早期疼痛被止痛药掩盖),延误治疗。
    • 建议:慢性疼痛需明确病因(如关节炎、肿瘤),针对性治疗而非单纯止痛。
  4. 误区四:忽视药物相互作用
    • 风险:NSAIDs与抗凝药(如华法林)联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阿片类药物与镇静剂联用可能抑制呼吸。
    • 建议:用药前告知医生所有正在服用的药物。

四、特殊场景下的用药建议

  1. 术后疼痛
    • 优先选择患者自控镇痛(PCA)泵,按需给药,减少药物过量风险。
  2. 癌痛
    • 遵循“三阶梯镇痛原则”,从非阿片类到弱阿片类,最终升级至强阿片类(如吗啡),同时联合辅助药物(如抗抑郁药)增强效果。
  3. 儿童疼痛
    • 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优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剂量需根据体重精确计算。
[责编:金华]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
一、降压药的服用时间:需结合药物类型与个体血压规律 长效降压药(每日1次) 清晨空腹服用 :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因清晨是血压第一个高峰期(6-10点),此时服药可覆盖全天...
2025-09-13 16:46:20
一、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六大核心原则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仅用于细菌感染 :抗生素仅对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有效,对病毒性感冒、过敏等非感染性疾病无效。例如,普通感冒90%由病...
2025-09-13 16:44:11
一、脑卒中:高致残致死率的脑血管危机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因脑血管堵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损伤的急性疾病,分为缺血性(脑梗死,占85%)和出血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2025-09-12 15:35:33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因其早期症状隐匿却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
2025-09-12 15:32:59
肾功能检查是评估肾脏滤过、排泄及内分泌功能的重要手段,其项目选择需结合临床需求,结果判断需综合多项指标及患者具体情况。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核心检查项目及选择依...
2025-09-12 15: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