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是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如花粉、尘螨、食物)的过度反应,轻则引发皮肤瘙痒、流涕,重则导致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我国过敏性疾病患病率超30%,但仅10%患者接受规范治疗。以下从识别、预防、急救、治疗四大维度提供科学应对方案。
一、警惕过敏的“隐形信号”:从轻微到危重的分级识别
- 轻度过敏(Ⅰ级)
- 症状: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风团);鼻塞、流涕、打喷嚏;眼睛痒、结膜充血。
- 常见诱因:花粉、尘螨、宠物毛发、部分食物(如牛奶、鸡蛋)。
- 应对:立即脱离过敏原(如关闭窗户、更换衣物),冷敷缓解瘙痒,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
- 中度过敏(Ⅱ级)
- 症状:面部/四肢肿胀、呼吸困难(喘息、胸闷)、腹痛、呕吐、腹泻。
- 危险信号:声音嘶哑(喉头水肿前兆)、呼吸频率>20次/分、心率>100次/分。
- 应对:立即使用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如EpiPen),拨打120,保持侧卧位防止窒息。
- 重度过敏(Ⅲ级,过敏性休克)
- 症状:血压骤降(收缩压<90mmHg)、意识模糊、大小便失禁、皮肤湿冷、脉搏细弱。
- 黄金抢救时间:4-6分钟内注射肾上腺素,每5-15分钟可重复一次,直至症状缓解。
- 误区:等待救护车时仅观察不处理,或错误使用抗组胺药替代肾上腺素。
二、过敏原筛查:精准定位“罪魁祸首”
- 常见过敏原分类
- 吸入性:花粉、尘螨、霉菌、动物皮屑、蟑螂排泄物。
- 食入性:牛奶、鸡蛋、花生、坚果、海鲜、小麦、大豆。
- 接触性:金属(镍)、化妆品成分、乳胶、某些植物(如毒藤)。
- 药物性: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阿司匹林、造影剂。
- 筛查方法
- 皮肤点刺试验:将微量过敏原滴于前臂,用针轻刺皮肤,15分钟后观察反应(阳性者出现风团>3mm)。
-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通过抽血检测过敏原特异性抗体,适合儿童、皮肤敏感者或需同时检测多种过敏原时。
- 食物激发试验:在医生监督下逐步增加可疑食物摄入量,观察是否诱发症状(确诊食物过敏的“金标准”)。
三、日常预防:构建“过敏防护网”
- 环境控制
- 尘螨:每周用55℃热水清洗床单、枕套;使用防螨床罩;保持室内湿度<50%。
- 花粉:花粉季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外出佩戴N95口罩、护目镜;回家后清洗鼻腔(生理盐水冲洗)。
- 宠物:避免饲养带毛宠物;若已饲养,限制其进入卧室,定期洗澡(每周1次)。
- 饮食管理
- 食物过敏:严格避免可疑食物,阅读食品标签(如“可能含花生”提示);外出就餐时告知服务员过敏史。
- 交叉反应:对桦树花粉过敏者可能同时对苹果、胡萝卜过敏(口腔过敏综合征),可尝试加热后食用(高温破坏过敏原)。
- 药物预防
- 季节性过敏:花粉季前2-4周开始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可减轻症状60%以上。
- 哮喘患者:随身携带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每日使用不超过2次(频繁使用提示控制不佳,需调整治疗方案)。
四、紧急急救:过敏性休克的“生死时速”
- 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使用步骤
- 第一步:取出注射器,拔掉安全帽(无需摇晃)。
- 第二步:将黑色提示端垂直按压于大腿外侧中部(可隔着衣物)。
- 第三步:持续按压3秒,听到“咔嗒”声后松开,注射完成。
- 第四步:记录注射时间,立即拨打120,前往最近医院观察至少4小时。
- 急救误区纠正
- 误区1:过敏性休克时让患者平躺(正确做法: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
- 误区2:注射肾上腺素后症状缓解即停止观察(可能发生“双相反应”,即症状缓解后数小时再次加重)。
- 误区3:用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替代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唯一能迅速逆转喉头水肿、低血压的药物)。
五、长期治疗:从“缓解症状”到“改变病程”
- 脱敏治疗(免疫疗法)
- 原理:通过逐步增加过敏原剂量,诱导免疫系统“耐受”,减少过敏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 适应症:尘螨、花粉、蜜蜂毒液过敏;药物过敏(如青霉素)需谨慎评估。
- 疗程:舌下含服(每日1次,持续3年)或皮下注射(每周1次,逐渐延长至每月1次,持续3-5年)。
- 生物制剂治疗
- 适用人群:中重度哮喘合并过敏、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抗组胺药控制不佳者)。
- 常用药物:奥马珠单抗(抗IgE单抗,每2-4周注射1次)、度普利尤单抗(抗IL-4/IL-13单抗,每2周注射1次)。
- 中医辅助治疗
- 辨证论治:肺气虚寒型(鼻塞、流清涕)用玉屏风散;脾胃湿热型(皮肤瘙痒、糜烂)用龙胆泻肝汤。
- 外治法:针灸(曲池、足三里、血海穴)、耳穴压豆(肺、内分泌、神门穴)可缓解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六、特殊人群过敏管理
- 儿童过敏
- 食物过敏:1岁内引入花生、鸡蛋可降低过敏风险;避免延迟添加辅食(如>6月龄仍未引入常见过敏原)。
- 特应性皮炎:每日涂抹保湿霜(如凡士林)2次,减少皮肤屏障损伤;严重者使用他克莫司软膏(非激素类免疫抑制剂)。
- 孕妇过敏
- 药物选择:首选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局部使用安全性较高。
- 避免接触:远离二手烟、油漆、杀虫剂等刺激性物质,减少过敏发作诱因。
- 老年人过敏
- 药物相互作用:抗组胺药可能加重前列腺增生症状(如排尿困难),需选择无抗胆碱能作用的药物(如地氯雷他定)。
- 共病管理:合并哮喘者需同时控制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避免药物副作用叠加。
过敏不是“矫情”,而是免疫系统的“误报警”。通过科学筛查、精准预防、及时急救和规范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实现症状控制甚至临床治愈。记住:肾上腺素是救命药,脱敏治疗能改病程,远离过敏原是基础。若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危重症状,请立即拨打120,时间就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