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温预警下,急诊科医生指出,热射病作为一种致命性急症,其识别与急救需严格遵循科学规范,核心在于“早识别、快降温、边转运边治疗”。以下是热射病的识别要点与急救黄金法则:
一、热射病的识别要点
-
症状与体征:
- 核心症状:高热(体温超过40℃)、意识障碍(如谵妄、昏迷)、皮肤干热无汗。
- 伴随症状: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后期可能无汗)、四肢无力、呼吸急促、心率过快、抽搐、呕吐等。
- 特殊表现:老年患者可能出现不典型症状,如精神萎靡、拒食、皮肤干热,即使体温不高也需警惕。
-
病史与环境:
- 患者有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或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的经历,如炎热夏日户外长时间劳作、剧烈运动等。
-
实验室检查:
- 血液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等。
- 尿液检查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尿等。
二、热射病的急救黄金法则
-
立即脱离高温环境:
- 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如树荫下、空调房或通风的室内,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 搬运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平稳,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
快速降温:
- 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或冰袋冷敷患者额头、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用凉水喷洒患者全身,并配合扇风加速蒸发散热;有条件时,可将患者浸泡在15-20℃的冷水浴盆中。
- 降温目标:在30分钟内将核心体温降至39℃以下,1小时内降至38.5℃以下。
- 注意事项:避免使用酒精擦拭降温,以免酒精快速蒸发带走热量导致血管收缩,影响散热;也不要使用过冷的水(如冰水)长时间浸泡患者,防止体温骤降引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引发窒息。
- 若患者口腔内有异物、痰液等,可使用手指缠上纱布或手帕清除分泌物。
- 若患者出现抽搐,需防止其咬伤舌头,可在上下齿间放置软物,但避免强行撬开患者口腔。
-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 若患者意识清醒,可少量多次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如淡盐水、运动饮料,补充因出汗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 对于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切勿强行喂水,以免发生呛咳或窒息。
-
监测生命体征并呼叫急救:
- 在急救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和意识状态。
- 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详细告知患者情况和所处位置。
- 在等待救护车期间,不要停止降温等急救措施,并做好转运准备。
-
紧急转运与后续治疗:
- 若现场抢救条件有限或患者病情严重,应尽快将患者转运至有救治能力的医院。
- 在转运过程中要持续进行降温、补液等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与接收医院保持联系,提前告知患者病情,以便医院做好接诊准备。
- 入院后,配合医生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心电图等,以评估患者各脏器功能受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