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预警!急诊科医生揭秘“热射病”的识别与急救黄金法则

2025-10-07 13:58:01      来源:百姓生活资讯

在高温预警下,急诊科医生指出,热射病作为一种致命性急症,其识别与急救需严格遵循科学规范,核心在于“早识别、快降温、边转运边治疗”。以下是热射病的识别要点与急救黄金法则:

一、热射病的识别要点

  1. 症状与体征

    • 核心症状:高热(体温超过40℃)、意识障碍(如谵妄、昏迷)、皮肤干热无汗。
    • 伴随症状: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后期可能无汗)、四肢无力、呼吸急促、心率过快、抽搐、呕吐等。
    • 特殊表现:老年患者可能出现不典型症状,如精神萎靡、拒食、皮肤干热,即使体温不高也需警惕。
  2. 病史与环境

    • 患者有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或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的经历,如炎热夏日户外长时间劳作、剧烈运动等。
  3. 实验室检查

    • 血液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等。
    • 尿液检查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尿等。

二、热射病的急救黄金法则

  1. 立即脱离高温环境

    • 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如树荫下、空调房或通风的室内,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 搬运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平稳,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2. 快速降温

    • 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或冰袋冷敷患者额头、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用凉水喷洒患者全身,并配合扇风加速蒸发散热;有条件时,可将患者浸泡在15-20℃的冷水浴盆中。
    • 降温目标:在30分钟内将核心体温降至39℃以下,1小时内降至38.5℃以下。
    • 注意事项:避免使用酒精擦拭降温,以免酒精快速蒸发带走热量导致血管收缩,影响散热;也不要使用过冷的水(如冰水)长时间浸泡患者,防止体温骤降引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 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引发窒息。
    • 若患者口腔内有异物、痰液等,可使用手指缠上纱布或手帕清除分泌物。
    • 若患者出现抽搐,需防止其咬伤舌头,可在上下齿间放置软物,但避免强行撬开患者口腔。
  4.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 若患者意识清醒,可少量多次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如淡盐水、运动饮料,补充因出汗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 对于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切勿强行喂水,以免发生呛咳或窒息。
  5. 监测生命体征并呼叫急救

    • 在急救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和意识状态。
    • 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详细告知患者情况和所处位置。
    • 在等待救护车期间,不要停止降温等急救措施,并做好转运准备。
  6. 紧急转运与后续治疗

    • 若现场抢救条件有限或患者病情严重,应尽快将患者转运至有救治能力的医院。
    • 在转运过程中要持续进行降温、补液等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与接收医院保持联系,提前告知患者病情,以便医院做好接诊准备。
    • 入院后,配合医生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心电图等,以评估患者各脏器功能受损情况。
[责编:金华]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
一、脱水:高温下的隐形危机 1. 脱水的原因与症状 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出汗散热,若水分补充不足,易引发脱水。轻度脱水表现为口渴、尿色深黄、皮肤干燥;中度脱水伴随头...
2025-10-07 13:59:05
儿童就医时因陌生环境、疼痛恐惧或沟通障碍哭闹不止,是让家长和医生都头疼的问题。孩子无法清晰表达症状,家长急得手足无措,医生也难以高效诊断。其实,通过 场景化沟通...
2025-10-05 14:41:05
老人看病时,常因听力下降、表达不清、对医疗流程陌生或心理顾虑(如怕麻烦子女、担心费用)导致沟通效率低,甚至延误治疗。子女掌握代沟通技巧,能帮父母更高效就医,减少...
2025-10-05 14:39:19
看病时,面对医生详细询问症状,许多人因害羞、尴尬或文化习惯选择隐瞒关键信息,导致误诊或治疗延误。以下从 常见难开口症状 、 沟通技巧 、 医生视角建议 三方面,助你高...
2025-10-05 14:37:42
一、异地就医备案:报销的前提条件 1. 备案必要性 异地就医需提前向参保地医保部门备案,否则可能降低报销比例或无法直接结算。 急诊就医 :无需备案,可直接报销,但需在...
2025-10-05 1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