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发作时的护理至关重要,正确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防止并发症,并为后续治疗提供关键信息。以下是关于防止窒息的体位摆放及发作时间记录的详细指南:
一、防止窒息的体位摆放
- 确保环境安全
- 迅速移开患者周围的尖锐物品、硬物或危险家具(如桌子、椅子),避免患者因抽搐碰撞导致外伤。
- 若患者佩戴眼镜,需轻柔取下,防止玻璃碎片划伤。
- 切勿强行按压患者肢体,以免造成肌肉拉伤或骨折。
- 调整头部与身体位置
- 侧卧位(恢复体位):将患者缓慢翻转至侧卧位(左侧或右侧均可),头部稍后仰,保持呼吸道开放。
- 操作方法:一手托住患者后颈部,另一手扶住对侧肩膀,轻轻翻转身体,使下颌朝前,避免舌根后坠阻塞气道。
- 作用:侧卧位可防止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吸入气管,降低窒息风险。
- 平卧位调整:若患者无法侧卧,需将头部转向一侧,同样保持下颌前伸,并用软物(如折叠的毛巾)垫高头部,避免颈部过度扭曲。
- 清理口腔与呼吸道
- 若患者口腔内有食物、假牙或分泌物,需用手指裹住纱布或干净布料,轻柔清理,避免直接用手抠挖导致损伤。
- 切勿将任何物品(如筷子、勺子)塞入患者口中,以免造成牙齿损伤或误吸。
- 保护头部与肢体
- 在患者头下垫软物(如枕头、衣物),防止头部撞击地面。
- 抽搐时,可用手托住患者关节部位(如肘部、膝部),避免肢体剧烈摆动导致擦伤或脱臼。
二、发作时间记录
- 记录发作开始时间
- 发现患者发作时,立即查看手机或手表时间,精确记录发作起始时刻(如“14:30”)。
- 若患者独自发作且被他人发现,需询问目击者发作的具体时间。
- 观察并记录发作持续时长
- 持续观察患者状态,记录从发作开始到完全停止的时间(如“持续3分20秒”)。
- 关键点:
- 癫痫持续状态(发作超过5分钟)需紧急就医,因可能引发脑损伤或生命危险。
- 若发作后短时间内再次发作(如10分钟内),或发作后意识未完全恢复,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 记录发作表现与特征
- 动作类型:全身抽搐、局部肌肉抽动、愣神、自动症(如咂嘴、搓手)等。
- 意识状态:发作时是否清醒、能否回应外界刺激。
- 特殊表现:是否伴有口吐白沫、眼球上翻、面色青紫、尿失禁等。
- 发作后状态:发作停止后是否立即清醒,或出现头痛、乏力、嗜睡、意识模糊等。
- 记录发作诱因与环境
- 诱因:是否因睡眠不足、情绪激动、饮酒、漏服药物、闪光刺激等引发。
- 环境:发作时是否处于高温、嘈杂或密闭空间,或是否正在进行特定活动(如运动、阅读)。
三、后续处理与就医建议
- 发作后护理
- 保持患者侧卧位,直至完全清醒且能自主调整姿势。
- 给予温水饮用(若患者能吞咽),避免强行喂食导致呛咳。
- 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避免因恐惧或羞耻感产生心理负担。
- 及时就医
- 首次发作:无论持续时间,均需就诊,完善脑电图、头颅CT或MRI等检查,明确病因。
- 反复发作:若患者有癫痫病史,需携带发作记录(时间、表现、诱因)就诊,调整治疗方案。
- 紧急情况:发作超过5分钟、短时间内多次发作、发作后意识不清或受伤,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 长期管理
- 遵医嘱规律服药,避免漏服或自行停药。
-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饮酒、过度疲劳等诱因。
- 定期复诊,监测药物副作用及发作控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