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早期识别与紧急应对全攻略:抓住黄金时间,挽救生命

2025-09-18 16:50:42      来源:百姓生活资讯

一、早期识别:快速识别脑卒中症状,把握黄金抢救时间

脑卒中(中风)的抢救效果与时间密切相关,黄金抢救时间为发病后4.5小时内(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需在48小时内紧急干预。早期识别症状是关键,可通过以下“FAST原则”或“120口诀”快速判断:

  1. FAST原则
    • F(Face)面部下垂:观察患者微笑时是否一侧嘴角歪斜、鼻唇沟变浅,或无法完成鼓腮、露齿等动作。
    • A(Arm)肢体无力:让患者平举双臂,观察是否有一侧下垂或无法抬起,或持物坠落、行走拖步。
    • S(Speech)言语障碍:要求患者重复简单句子,若出现词不达意、构音不清、理解困难或完全失语,需警惕。
    • T(Time)时间就是生命:立即记录症状出现时间,并拨打急救电话。
  2. 120口诀
    • “1”看一张脸:面部不对称或口角歪斜。
    • “2”查两只胳膊: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
    • “0”聆听语言:言语不清或表达困难。

其他常见症状

  • 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可能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 视力障碍(如单眼失明、复视、视野缺损)。
  • 平衡失调(如行走不稳、醉酒步态、眩晕)。
  • 意识障碍(如晕厥、嗜睡、幻觉)。

二、紧急应对:科学处理,降低致残致死风险

发现疑似脑卒中症状时,需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 准确告知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发病时间及症状。
    • 避免自行驾车送医,急救车配备心电监护和溶栓设备,可争取黄金救治时间窗。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 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异物(如呕吐物、假牙),防止窒息。
    • 松开衣领、腰带等紧束物品,确保呼吸顺畅。
    • 若患者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3. 避免随意移动患者
    • 除非环境危险(如火灾、建筑物倒塌),否则保持患者平卧位,头部垫高15-30度。
    • 禁止摇晃或背驮患者,转运需使用硬质担架固定头部,避免骨折或颅内出血加重。
  4. 记录关键信息
    • 精确记录症状出现时间(对溶栓治疗至关重要)。
    • 记录患者最后正常时间、症状演变过程及用药史(如是否服用降压药、抗凝药)。
  5. 禁止以下行为
    • 不可强行喂水或药物(可能导致误吸或肺部感染)。
    • 禁止擅自服用降压药(血压骤降可能加重脑缺血)。
    • 避免让患者情绪激动或剧烈咳嗽(可能导致血压骤升)。

三、黄金时间窗内的治疗选择

  1. 缺血性脑卒中(占85%)
    • 溶栓治疗:发病后4.5小时内使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或尿激酶,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流。
    • 取栓手术:发病后6-24小时内,通过血管内介入取栓,适用于大血管闭塞患者。
    •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防止血栓形成,减少复发风险。
    • 神经保护药物:如依达拉奉、胞磷胆碱,减少脑细胞损伤,保护神经功能。
  2. 出血性脑卒中(占15%)
    • 控制颅内压:使用甘露醇、高渗盐水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疝。
    • 血压管理:收缩压>180mmHg时谨慎降压,避免血压过低导致脑灌注不足。
    • 手术治疗:根据出血部位和量,选择开颅血肿清除术或介入栓塞术。

四、康复与预防: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1. 急性期管理
    • 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
    • 监测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时处理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
    • 控制血糖、血脂,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
  2. 康复期训练
    • 肢体功能训练: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及平衡训练。
    • 语言康复:通过发音练习、阅读训练改善失语症状。
    • 认知训练:针对记忆力、注意力缺陷进行针对性训练。
    • 心理支持: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疏导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 二级预防
    • 控制危险因素
      • 血压:目标<140/90mmHg(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130/80mmHg)。
      • 血糖: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
      • 血脂:LDL-C<2.6mmol/L(高危患者<1.8mmol/L)。
    • 生活方式干预
      • 低盐低脂饮食,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摄入。
      • 戒烟限酒,避免二手烟暴露。
      • 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 定期复查
      • 每3-6个月复查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TCD)、头颅CT/MRI。
      • 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等二级预防药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 老年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如仅表现为嗜睡、跌倒),需加强观察。
  2. 妊娠期女性:溶栓和抗凝治疗需谨慎,优先选择机械取栓。
  3. 儿童患者:症状可能表现为突然拒绝使用某侧手臂、频繁撞墙(视野缺损),需及时就医。

脑卒中的防治需贯穿“早识别、早应对、早康复”全链条。通过科学识别症状、抓住黄金抢救时间、规范治疗及长期康复管理,可显著降低致残致死率,改善患者预后。日常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脑血管评估,从源头预防脑卒中发生。

[责编:金华]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然而,肺癌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疾...
2025-09-18 16:52:31
高血压作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正以无声杀手的姿态威胁着数亿人的健康。中国高血压患者已突破3.3亿,但控制率不足15%。长期血压失控不仅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还可能导...
2025-09-18 16:29:35
一、前列腺癌的诊疗策略:精准分期,个体化治疗 前列腺癌的治疗需根据肿瘤分期、患者年龄及身体状况综合制定方案,核心目标是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早期(...
2025-09-17 14:55:42
一、眩晕的自我识别:区分真性眩晕与假性眩晕 真性眩晕(周围性/中枢性) 核心特征 : 旋转感 :自身或周围物体剧烈旋转、晃动(如坐船、地震感); 伴随症状 :恶心、呕吐...
2025-09-17 14:54:06
一、核心区别:病因、症状与传播的差异 特征 普通感冒 流感 新冠感染 病原体 鼻病毒、冠状病毒(非SARS-CoV-2)等 甲型/乙型流感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传染性 ...
2025-09-17 14: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