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杀手中暑急救“四字诀”:移、降、补、送

2025-09-20 17:39:20      来源:百姓生活资讯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因体温调节失衡引发的急性疾病,轻则头晕恶心,重则热射病(致死率超50%)。掌握“移、降、补、送”四字急救法,关键时刻能挽救生命!


一、移:迅速脱离高温环境

核心目标:减少热量继续吸收,避免病情恶化。
操作要点

  1. 立即转移: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如树荫下、室内空调房),避免阳光直射。
  2. 去除衣物:解开患者衣领、腰带,脱去多余衣物(尤其是紧身、不透气的衣物)。
  3. 远离危险源:若患者在密闭高温环境(如车内、厨房),需彻底通风或转移至开放空间。

误区警示

  • ❌ 不要让患者继续暴露在高温中(如继续劳作或行走)。
  • ❌ 不要用冰水直接冲洗患者身体(可能引发血管剧烈收缩,加重休克)。

二、降:快速降低体温

核心目标:将核心体温(肛温)降至38.5℃以下,防止器官损伤。
操作要点(分轻症与重症):

1. 轻症中暑(热痉挛/热衰竭)

  • 物理降温
    • 用湿毛巾擦拭患者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
    • 扇风加速蒸发散热(可用书本、纸张或电风扇)。
    • 若条件允许,用20-30℃温水(非冰水)全身擦浴,持续10-15分钟。
  • 冰敷禁忌
    • 避免直接将冰块放在皮肤上(可能冻伤),需用毛巾包裹后使用。
    • 不要冰敷腹部(可能引发腹泻)或足底(可能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收缩)。

2. 重症中暑(热射病)

  • 立即拨打120,同时采取以下措施:
    • 冷水浸泡:将患者浸入15-20℃冷水中(如浴缸、水池),浸泡至颈部,持续10-15分钟(需专人监护,防止溺水)。
    • 冰盐水灌肠:若患者意识清醒且无禁忌,可用医用冰盐水(4℃)500-1000ml灌肠(需专业操作)。
    • 静脉输液:急救人员到场后,可能建立静脉通道输注低温生理盐水(需严格无菌操作)。

关键数据

  • 热射病患者体温每升高1℃,死亡率增加3%-5%,黄金30分钟内降温是关键!

三、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核心目标:纠正脱水与电解质紊乱,维持血液循环。
操作要点

  1. 轻症患者
    • 若意识清醒且无呕吐: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500ml水+1克盐)或运动饮料(含钠、钾)。
    • 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可能引发呕吐或低钠血症)。
  2. 重症患者
    • 若意识模糊或呕吐:禁止喂水,防止误吸导致窒息。
    • 急救人员到场后,可能通过静脉输注平衡盐溶液(如林格氏液)。

误区警示

  • ❌ 不要饮用纯水(可能加重低钠血症)。
  • ❌ 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饮料(可能加重脱水)。

四、送:及时送医,专业救治

核心目标:处理并发症(如横纹肌溶解、多器官衰竭),降低死亡率。
操作要点

  1. 拨打120:明确告知“疑似热射病”,强调患者体温、意识状态及已采取的急救措施。
  2. 持续监护
    • 记录患者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观察是否出现抽搐、昏迷等恶化迹象。
    • 若患者呕吐,将其转为侧卧位,防止窒息。
  3. 医院治疗
    • 重症患者可能需入住ICU,接受血液净化、器官支持等治疗。

关键提醒

  • 热射病即使存活也可能遗留脑损伤、肾功能衰竭等后遗症,务必送医

总结:中暑急救口诀

“移阴凉、降体温、补盐水、速送医”
高危人群:老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如心脏病、糖尿病)、户外工作者、运动员。
预防措施

  •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10:00-16:00)。
  • 穿戴透气、浅色衣物,佩戴宽边帽和太阳镜。
  • 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

转发提醒:高温天气,这四字诀能救命!

[责编:金华]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
一、保命三原则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呼吸) 核心意义 :呼吸道阻塞是意外伤害中导致窒息死亡的首要原因。 操作要点 : 立即清除伤者口鼻内的异物(如呕吐物、血块、泥土等)...
2025-09-20 17:40:20
晕厥和抽搐是常见的急症,可能由低血糖、心律失常、癫痫、脑供血不足等多种原因引起。在等待急救人员(120)到达的黄金时间内,正确的家庭急救措施能显著降低风险,甚至挽...
2025-09-20 17:38:16
突发胸痛、呼吸困难是心梗(急性心肌梗死)或卒中(中风)的典型预警信号,这两种急症均需争分夺秒救治。掌握以下 四步急救法 ,关键时刻能救命! 第一步:快速识别症状,...
2025-09-20 17:37:20
一、心脏骤停:黄金时间4-6分钟 核心机制 : 心脏骤停后,全身血液循环停止,大脑对缺氧极为敏感。 4分钟内 开始心肺复苏(CPR),患者存活率可达50%; 每延迟1分钟 ,成功...
2025-09-20 17:36:00
在医疗场景中,患者或家属与医生、药师的沟通质量直接影响用药安全与治疗效果。通过精准提问和有效倾听,可避免信息遗漏、减少用药风险。以下是一套结构化沟通指南,涵盖关...
2025-09-19 16: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