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因体温调节失衡引发的急性疾病,轻则头晕恶心,重则热射病(致死率超50%)。掌握“移、降、补、送”四字急救法,关键时刻能挽救生命!
一、移:迅速脱离高温环境
核心目标:减少热量继续吸收,避免病情恶化。
操作要点:
- 立即转移: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如树荫下、室内空调房),避免阳光直射。
- 去除衣物:解开患者衣领、腰带,脱去多余衣物(尤其是紧身、不透气的衣物)。
- 远离危险源:若患者在密闭高温环境(如车内、厨房),需彻底通风或转移至开放空间。
误区警示:
- ❌ 不要让患者继续暴露在高温中(如继续劳作或行走)。
- ❌ 不要用冰水直接冲洗患者身体(可能引发血管剧烈收缩,加重休克)。
二、降:快速降低体温
核心目标:将核心体温(肛温)降至38.5℃以下,防止器官损伤。
操作要点(分轻症与重症):
1. 轻症中暑(热痉挛/热衰竭):
- 物理降温:
- 用湿毛巾擦拭患者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
- 扇风加速蒸发散热(可用书本、纸张或电风扇)。
- 若条件允许,用20-30℃温水(非冰水)全身擦浴,持续10-15分钟。
- 冰敷禁忌:
- 避免直接将冰块放在皮肤上(可能冻伤),需用毛巾包裹后使用。
- 不要冰敷腹部(可能引发腹泻)或足底(可能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收缩)。
2. 重症中暑(热射病):
- 立即拨打120,同时采取以下措施:
- 冷水浸泡:将患者浸入15-20℃冷水中(如浴缸、水池),浸泡至颈部,持续10-15分钟(需专人监护,防止溺水)。
- 冰盐水灌肠:若患者意识清醒且无禁忌,可用医用冰盐水(4℃)500-1000ml灌肠(需专业操作)。
- 静脉输液:急救人员到场后,可能建立静脉通道输注低温生理盐水(需严格无菌操作)。
关键数据:
- 热射病患者体温每升高1℃,死亡率增加3%-5%,黄金30分钟内降温是关键!
三、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核心目标:纠正脱水与电解质紊乱,维持血液循环。
操作要点:
- 轻症患者:
- 若意识清醒且无呕吐: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500ml水+1克盐)或运动饮料(含钠、钾)。
- 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可能引发呕吐或低钠血症)。
- 重症患者:
- 若意识模糊或呕吐:禁止喂水,防止误吸导致窒息。
- 急救人员到场后,可能通过静脉输注平衡盐溶液(如林格氏液)。
误区警示:
- ❌ 不要饮用纯水(可能加重低钠血症)。
- ❌ 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饮料(可能加重脱水)。
四、送:及时送医,专业救治
核心目标:处理并发症(如横纹肌溶解、多器官衰竭),降低死亡率。
操作要点:
- 拨打120:明确告知“疑似热射病”,强调患者体温、意识状态及已采取的急救措施。
- 持续监护:
- 记录患者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观察是否出现抽搐、昏迷等恶化迹象。
- 若患者呕吐,将其转为侧卧位,防止窒息。
- 医院治疗:
- 重症患者可能需入住ICU,接受血液净化、器官支持等治疗。
关键提醒:
- 热射病即使存活也可能遗留脑损伤、肾功能衰竭等后遗症,务必送医!
总结:中暑急救口诀
“移阴凉、降体温、补盐水、速送医”
高危人群:老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如心脏病、糖尿病)、户外工作者、运动员。
预防措施:
-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10:00-16:00)。
- 穿戴透气、浅色衣物,佩戴宽边帽和太阳镜。
- 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
转发提醒:高温天气,这四字诀能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