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怕“失控”?高血压、糖尿病夏天这样管超省心

2025-10-09 11:47:12      来源:百姓生活资讯

夏季高温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而言,既是挑战也是调整管理的契机。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扩张血管、出汗散热等机制调节体温,可能引发血压波动、血糖变化,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以下从血压管理、血糖调控、生活细节、紧急应对四个维度,提供科学实用的夏季健康管理方案,助患者安稳度夏。

一、血压管理:防“低”亦防“高”,动态监测是关键

1. 夏季血压的“双面性”

  • 血压可能降低:高温导致体表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加上出汗多、血容量减少,部分患者血压会较冬季下降10-20mmHg。
  • 风险点
    • 过度降压:自行减药可能导致夜间低血压(引发头晕、跌倒)。
    • 隐性升高:空调房与室外温差大(>10℃),血管频繁收缩舒张,增加心梗、脑梗风险。
    • 脱水性高血压:出汗多未及时补水,血液浓缩,血压反升。

2. 用药调整原则

  • 何时需减药
    • 连续监测血压(晨起+睡前)持续低于110/70mmHg,或出现头晕、乏力等低血压症状。
    • 调整方式:优先减少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剂量,避免快速停用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
  • 何时需加药
    • 血压波动>20mmHg(如晨起高压从140mmHg升至160mmHg),或合并胸闷、心悸。
  • 禁忌:擅自换药、停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方案。

3. 居家监测技巧

  • 时间点:晨起排尿后、睡前各测1次,连续记录7天。
  • 姿势:坐位,上臂与心脏平齐,袖带绑于肘上2-3cm。
  • 异常信号
    • 收缩压>180mmHg或<90mmHg,舒张压>110mmHg或<60mmHg。
    • 两次测量差值>20mmHg(提示血压不稳)。

二、血糖调控:防“低”重于防“高”,补水控热双管齐下

1. 夏季血糖的“特殊规律”

  • 血糖可能降低:活动量增加(如散步、游泳)、食欲下降导致摄入减少,部分患者血糖偏低于冬季。
  • 风险点
    • 低血糖:出汗多、进食不规律,易引发心慌、手抖、昏迷(尤其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者)。
    • 高血糖:贪凉吃冷饮、水果过量(如西瓜、荔枝),或感染(如肠道病毒)诱发应激性高血糖。
    • 血糖波动:昼夜温差大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导致“苏木杰现象”(夜间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

2. 饮食管理要点

  • 控糖不控饱
    • 选择低GI(升糖指数)食物:苦瓜、黄瓜、燕麦、藜麦。
    • 少量多餐:每日5-6餐,每餐主食不超过1拳头大小。
  • 补水策略
    • 每日饮水量=体重(kg)×30ml(如60kg者需1800ml),优先选白开水、淡茶水。
    • 避免含糖饮料(如果汁、碳酸饮料)、酒精(干扰糖代谢)。
  • 水果选择
    • 推荐:草莓、蓝莓、柚子(每日≤200g,分次食用)。
    • 慎食:荔枝、龙眼、鲜枣(含糖量>20%)。

3. 运动与药物调整

  • 运动时间:避开10:00-16:00高温时段,选择清晨或傍晚散步、游泳(每次30分钟,心率≤170-年龄)。
  • 药物调整
    • 胰岛素:夏季吸收变快,需监测餐前血糖,必要时减少短效胰岛素剂量。
    • 口服药:二甲双胍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可随餐服用或改用缓释剂型。

三、生活细节:避暑、防晒、防感染,一个都不能少

1. 避暑降温技巧

  • 室内环境:空调温度设为26-28℃,避免直吹身体,定期开窗通风。
  • 外出防护:戴宽边帽、穿浅色透气衣物,携带小风扇或降温贴。
  • 冷热交替:从室外进入空调房前,先在阴凉处擦干汗水,缓慢适应温差。

2. 足部护理(糖尿病患者必看)

  • 每日检查:观察足底、趾缝有无水泡、红肿、破溃(夏季感染风险增加30%)。
  • 正确洗脚:水温≤37℃(用手腕试温),洗后擦干,尤其是趾间。
  • 选鞋原则:透气网面、宽楦设计,避免赤脚行走或穿新鞋长时间徒步。

3. 感染预防

  • 皮肤清洁:夏季汗液刺激易引发毛囊炎,每日洗澡,重点清洁腋窝、腹股沟。
  • 肠道健康:避免生食海鲜、凉拌菜,防止细菌性腹泻(导致血糖波动)。
  • 泌尿系统:女性患者排尿后从前向后擦拭,预防尿路感染。

四、紧急应对:识别危险信号,把握黄金时间

1. 高血压危象

  • 表现:突发剧烈头痛、呕吐、视力模糊、胸痛(血压>180/120mmHg)。
  • 处理
    • 立即平卧,抬高双腿,松开衣领。
    • 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片(非缓释型)5-10mg(仅限紧急情况,不可长期使用)。
    • 拨打120,途中持续监测血压。

2.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 低血糖
    • 表现:出汗、颤抖、心悸、意识模糊(血糖<3.9mmol/L)。
    • 处理:立即进食15g糖(如4块方糖、半杯果汁),15分钟后复测血糖,仍<3.9mmol/L则重复。
  • 高血糖危象(酮症酸中毒)
    • 表现:呼吸深快、烂苹果味、脱水(血压下降、皮肤干燥)。
    • 处理:尽快就医,途中补充淡盐水(每500ml水+1g盐)。

3. 心脑血管意外预警

  • 中风前兆
    • 一侧肢体无力、口角歪斜、言语不清(夏季脱水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
  • 心梗前兆
    • 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放射至左臂或下颌,伴大汗、恶心。
  • 处理:立即拨打120,患者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勿随意搬动。

五、夏季健康管理“三要三不要”

  1. 要规律监测:血压每日2次,血糖空腹+餐后2小时各1次。
  2. 要备好急救包:含硝苯地平片、葡萄糖片、急救卡(写明病情、用药、联系方式)。
  3. 要适度运动:选择低强度活动(如太极、瑜伽),避免高温暴晒。

不要

  1. 不要贪凉饮冷:冰镇西瓜、冷饮可能导致胃肠痉挛,诱发血糖波动。
  2. 不要自行调药:用药调整需医生评估,避免血压/血糖“过山车”。
  3. 不要忽视小症状:头晕、乏力、口渴可能是危险信号,及时就医。

夏季是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的“调整期”,通过科学监测、合理用药、细节防护和应急准备,患者可有效规避风险,享受清凉一夏。记住:“稳”字当先,健康度夏!

[责编:金华]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
对于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
2025-10-09 11:48:56
在三伏天,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需通过物理遮挡、科学使用防晒霜、避开紫外线高峰时段、注重皮肤清洁保湿及饮食调节等多维度措施科学防晒,以保护皮肤健康,具体如下: 一、...
2025-10-07 14:08:22
夏季高温易引发情绪中暑,即因生理调节与心理适应能力下降,出现烦躁、易怒、焦虑、注意力分散等情绪与认知异常。其核心诱因是高温导致下丘脑情绪调节中枢功能受抑,结合湿...
2025-10-07 14:06:59
在高温天气下,药品储存需严格遵循五不要原则,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要忽略药品储存条件 : 药品包装上通常会标明储存条件,如常温(10℃-30℃)阴凉处(不超过...
2025-10-07 14:06:18
一、绿豆汤解暑:适量饮用是关键 真相 :绿豆汤确实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但并非特效药,过量饮用可能伤身。 科学依据 : 解暑机制 :绿豆性凉,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和皂苷,能...
2025-10-07 1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