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早期识别:记住"FAST口诀",抓住黄金抢救4.5小时

2025-10-11 12:49:38      来源:百姓生活资讯

一、FAST口诀:脑卒中早期识别的关键工具

FAST口诀是国际通用的脑卒中快速识别方法,通过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帮助公众在第一时间发现脑卒中症状。其核心逻辑是:面部(Face)→ 手臂(Arms)→ 语言(Speech)→ 时间(Time),每个环节均指向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

1. F(Face,面部)

  • 表现:患者面部不对称,尝试微笑时一侧嘴角下垂,或单侧眼睑闭合不全。
  • 机制:脑卒中导致面神经核或皮质核束受损,引发中枢性面瘫(仅下半面部瘫痪)。
  • 自测方法:让患者露齿微笑,观察两侧面部是否对称。

2. A(Arms,手臂)

  • 表现:患者平举双臂时,一侧手臂无力下垂,或无法保持水平。
  • 机制:脑卒中影响运动皮层或皮质脊髓束,导致对侧肢体偏瘫。
  • 自测方法:让患者闭眼伸直双臂,保持10秒,观察是否有一侧下落。

3. S(Speech,语言)

  • 表现:患者说话含糊不清、词不达意,或无法理解他人语言。
  • 机制:脑卒中损伤语言中枢(如布洛卡区、韦尼克区),引发失语症。
  • 自测方法:让患者重复简单句子(如“今天天气很好”),观察是否表达困难。

4. T(Time,时间)

  • 核心原则:若出现上述任一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中国120),并记录发病时间。
  • 黄金时间窗:缺血性脑卒中需在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如阿替普酶),6-24小时内可考虑血管内取栓;出血性脑卒中需在6小时内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

二、脑卒中的两种类型及识别要点

1. 缺血性脑卒中(占85%)

  • 机制:脑血管阻塞(如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
  • 典型症状
    • 突发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
    • 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
    • 视力模糊或双眼向一侧凝视。
    • 平衡障碍、行走不稳。
  • 高危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房颤。

2. 出血性脑卒中(占15%)

  • 机制:脑血管破裂(如高血压性脑出血、动脉瘤破裂),血液进入脑组织或蛛网膜下腔。
  • 典型症状
    • 剧烈头痛,呈“爆炸样”疼痛。
    • 恶心、呕吐,伴颈项强直。
    • 意识障碍,从嗜睡到昏迷。
    • 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
  • 高危因素:长期高血压、动脉瘤、血管畸形、抗凝药物过量。

三、黄金抢救4.5小时:为什么时间如此关键?

1. 脑细胞死亡的不可逆性

  •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极敏感,缺氧5分钟即可导致神经元死亡。
  • 每延迟1分钟治疗,大脑将损失190万神经元,可能遗留永久性残疾(如偏瘫、失语)。

2. 静脉溶栓的时效性

  • 阿替普酶(rt-PA):是目前唯一被FDA批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溶栓药物,需在发病4.5小时内使用。
  • 作用机制: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但超过时间窗可能导致颅内出血。

3. 血管内取栓的扩展窗口

  • 对于大血管闭塞(如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可在发病6-24小时内进行机械取栓,但需通过影像学评估(如CT灌注成像)确认存在可挽救的脑组织。

四、现场急救:如何正确应对脑卒中?

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 说明患者症状、发病时间,并强调“疑似脑卒中”。
  • 避免自行驾车送医,以免颠簸加重病情。

2. 保持患者体位

  • 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 避免移动:若患者有呕吐,需清理口腔异物,但不要强行翻身。

3. 监测生命体征

  • 记录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脉搏。
  • 若患者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4. 禁止以下行为

  • 喂食喂水:可能导致窒息。
  • 掐人中、扎手指:无科学依据,可能延误治疗。
  • 自行服药:如阿司匹林可能加重出血性脑卒中。

五、预防脑卒中:从源头控制风险

1. 控制基础疾病

  • 高血压:目标血压<140/90mmHg(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130/80mmHg)。
  • 糖尿病: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
  • 高血脂:LDL-C<2.6mmol/L(高危人群<1.8mmol/L)。
  • 房颤:抗凝治疗(如华法林、利伐沙班),将INR控制在2-3。

2. 健康生活方式

  • 饮食:遵循DASH饮食(低盐、低脂、高钾、高纤维),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
  • 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 戒烟限酒:吸烟者脑卒中风险增加2倍,男性每日饮酒≤25g酒精,女性≤15g。
  • 控制体重:BMI<24,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3. 定期筛查

  • 40岁以上:每年测量血压、血糖、血脂。
  • 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者):每1-2年进行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TCD)检查。

六、关键提醒

  • FAST口诀的普适性:适用于所有年龄、性别、种族人群,包括儿童(罕见但可能发生)。
  • 症状的波动性:部分患者症状可能短暂缓解(如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但仍是脑卒中的预警信号,需立即就医。
  • 公众教育的重要性:通过社区宣传、学校课程、企业培训,提高FAST口诀的知晓率,可显著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责编:金华]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
一、适用人群:精准锁定高危群体 根据2025版《中国肺癌低剂量CT筛查指南》及权威研究,低剂量CT(LDCT)筛查的适用人群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年龄与吸烟史双重标准 年龄50...
2025-10-11 12:58:30
一、年轻人血压升高的5个危险信号 持续性头痛或搏动性头痛 表现 :头部两侧或太阳穴附近出现沉闷、胀痛感,可能伴随恶心、呕吐。早晨或情绪波动时加重,严重时影响日常生活...
2025-10-11 12:46:58
一、肺癌早期信号与筛查 早期信号 : 咳嗽异常 :长期吸烟者若出现刺激性干咳,持续2-3周未缓解,或咳嗽性质改变(如声音变深、痰中带血),需警惕肺癌。 痰中带血 :肿瘤...
2025-10-09 12:03:58
慢性病防控与管理需从生活方式调整、定期健康监测、心理调适、家庭与社区支持及规范治疗五个维度构建全攻略,通过科学管理可有效控制病情、提升生活质量。以下是具体攻略:...
2025-10-09 12:02:53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昼长夜短,这些因素容易干扰慢性病患者的睡眠质量,而睡眠不足又会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以下是为慢性病患者量身定制的夜养生小窍门,涵盖环境调整...
2025-10-09 1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