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中毒急救中,皮肤清洗需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20分钟,水温以常温为宜,避免热水或用力搓洗;催吐仅适用于口服中毒且意识清醒、无腐蚀性农药接触的患者,昏迷、呼吸抑制或腐蚀性农药中毒者严禁催吐。以下是具体急救措施与禁忌的详细说明:
一、皮肤接触农药的急救处理
- 立即脱离污染源
- 迅速远离农药喷洒区域,避免继续接触毒物。
- 脱去被污染的衣物,防止农药通过衣物持续刺激皮肤或经皮肤吸收。处理衣物时需戴手套,避免二次接触。
- 彻底清洗皮肤
- 冲洗时间:用流动清水持续冲洗接触部位15-20分钟,若皮肤有破损,冲洗时间需延长至30分钟。
- 水温控制:避免使用热水(可能扩张毛孔,促进农药吸收),以常温清水为宜。
- 冲洗方法:从接触中心向外周扩散冲洗,防止农药扩散至未污染区域。若农药为油剂或乳剂,可先用软布蘸取肥皂水轻柔擦拭后再冲洗。
- 眼部处理:若农药溅入眼睛,需立即翻开眼睑,用生理盐水或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0分钟。
- 局部处理与观察
- 冲洗后可用肥皂水轻柔清洁皮肤(碱性肥皂有助于分解部分有机磷农药),但避免用力搓洗。
- 皮肤出现红肿、瘙痒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皮肤破损处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 禁忌:禁用酒精、碘伏或其他刺激性消毒剂(可能加速农药吸收),禁用油性药膏(可能促进毒物渗透)。
二、口服农药中毒的催吐禁忌
- 催吐的适用条件
- 患者状态:仅适用于意识清醒、无呼吸困难或昏迷的患者。
- 农药类型:适用于非腐蚀性农药(如有机磷类),若为腐蚀性农药(如百草枯、强酸/强碱类)则严禁催吐,否则可能加重食道、胃黏膜损伤,甚至引发穿孔。
- 时间窗口:口服中毒后4小时内催吐效果最佳,但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 催吐的操作方法
- 先让患者饮用300-500毫升温水,再用压舌板或手指刺激舌根诱发呕吐,重复进行直至呕吐物澄清。
- 催吐后需尽快送医,可能需进一步洗胃或使用活性炭吸附毒物。
- 催吐的绝对禁忌
- 患者状态:昏迷、呼吸抑制、抽搐或已出现休克的患者严禁催吐,否则可能导致窒息或加重病情。
- 农药类型:腐蚀性农药中毒者催吐会引发消化道穿孔或出血。
- 并发症:若患者有食管静脉曲张、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催吐可能诱发大出血或心律失常。
三、急救后的关键措施
- 立即就医
- 即使症状轻微,也需尽快送医观察。医生会根据农药种类评估风险,可能进行血液胆碱酯酶活性检测(有机磷中毒)或对症支持治疗。
- 就医时需携带农药包装或标签,帮助医生明确中毒类型。
- 对症支持治疗
- 有机磷中毒:使用阿托品注射液对抗胆碱能症状,氯解磷定注射液复活胆碱酯酶。
- 拟除虫菊酯类中毒: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注射液,控制抽搐。
- 氨基甲酸酯类中毒:使用阿托品但需减量,禁用肟类复能剂。
- 血液净化治疗
- 重度中毒者可能需进行血液灌流或血浆置换,清除血液中的毒物。血液灌流适用于脂溶性农药(如有机磷),血浆置换对蛋白结合率高的毒物(如百草枯)效果较好。
四、预防措施与日常管理
- 个人防护
- 从事农药喷洒时应穿戴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口罩,工作后彻底清洗暴露部位。
- 家庭存放农药需置于儿童无法触及的专用柜中,过期农药应交由专业机构处理。
- 作业规范
- 喷洒农药时避免逆风作业,减少皮肤暴露。
- 作业场所应配备急救药箱,包含阿托品、解磷定等基础解毒药物。
- 健康监测
- 农药接触后48小时内需密切观察症状变化,避免剧烈运动促进毒物吸收。
- 恢复期应多饮水促进代谢,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肝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