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原则:先保护,后处置
老年人跌倒后,黄金4分钟内需优先完成以下关键步骤,以降低二次损伤风险并争取救治时间:
1. 确保现场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 不盲目移动老人:若跌倒环境危险(如楼梯、马路),先移除周围尖锐物或障碍物,再轻柔转移至安全区域。
- 警惕脊柱损伤:若老人自述颈部/腰部疼痛,或跌倒时头部着地,禁止搬动,立即拨打120并等待专业救援。
2. 快速判断生命体征
- 轻拍双肩并呼喊:在老人耳侧大声呼唤,观察是否有反应(如眨眼、呻吟)。
- 检查呼吸与脉搏:
- 无反应但有呼吸:保持侧卧位(复苏体位),清理口腔异物,防止误吸。
- 无反应且无呼吸/濒死叹息样呼吸:立即启动心肺复苏(CPR),并请他人拨打120。
3. 控制出血与保护伤口
- 明显外伤出血:
- 直接加压止血:用干净纱布或衣物覆盖伤口,持续按压10-15分钟。
- 慎用止血带:仅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且需记录使用时间(每1小时放松1-2分钟)。
- 怀疑骨折:
- 肢体畸形/肿胀:用硬纸板、杂志等临时固定,避免活动患肢。
- 髋部/骨盆疼痛:平卧位,双腿间垫枕头,减少移动。
4. 观察与记录关键信息
- 症状追踪:记录跌倒时间、姿势、着地部位,观察是否有头痛、呕吐、抽搐等异常。
- 病史告知:向急救人员说明老人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骨质疏松)、用药情况(如抗凝药)。
二、黄金4分钟操作流程表
时间节点 |
优先级动作 |
0-30秒 |
确保现场安全,禁止随意搬动疑似脊柱损伤者。 |
30秒-1分钟 |
轻拍呼喊判断意识,检查呼吸脉搏。无反应且无呼吸时立即开始CPR。 |
1-2分钟 |
控制明显出血,固定疑似骨折部位。侧卧位清理口腔(如有呕吐物)。 |
2-4分钟 |
拨打120,清晰报告地址、老人状态及病史。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至急救人员到达。 |
三、老年人跌倒后特别注意事项
1. 慎用“扶起”动作
- 错误操作:强行拖拽或抱起老人,可能加重脊柱、关节损伤。
- 正确做法:仅在老人意识清醒、无疼痛且能自主活动时协助坐起,否则保持原位等待救援。
2. 警惕“安静型”危象
- 颅内出血征兆:跌倒后初期意识清楚,但数小时后出现头痛加剧、嗜睡、瞳孔不等大,需立即就医。
- 髋部骨折伪装:老人可能仅表现为大腿根部疼痛,拒绝站立,X线检查是确诊关键。
3. 慢性病管理联动
- 抗凝药使用者(如华法林、利伐沙班):跌倒后更易发生颅内出血,需优先排查头部外伤。
-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可能诱发跌倒,若同时出现冷汗、颤抖,需补充糖分并监测血糖。
四、数据支撑与指南依据
- 《中国老年患者跌倒管理专家共识》:建议跌倒后优先评估神经功能(GCS评分)及循环功能,而非立即移动。
- 美国国立衰老研究所(NIA):强调跌倒后“不扶起”原则,65岁以上老人跌倒相关住院中,30%因二次搬运损伤。
- 急救成功率统计:院外心搏骤停患者中,黄金4分钟内启动CPR者生存率提高2-3倍。
五、总结:科学处置三步口诀
“一查二护三等待”
- 查:意识、呼吸、出血、骨折。
- 护:侧卧防误吸,固定防二次伤。
- 等:120到达前持续观察,不擅自给药(如硝酸甘油可能加重低血压)。
通过规范操作,可最大限度减少老年人跌倒后的致残率与死亡率,为后续治疗争取关键时间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