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原则:快速阻断病原体,预防狂犬病与破伤风
猫狗抓伤后,伤口可能携带狂犬病毒、破伤风梭菌及多种细菌。以下3个步骤需在受伤后立即执行,缺一不可:
二、必须做的3件事详解
1. 彻底冲洗伤口(15分钟黄金期)
- 操作:
- 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将伤口置于流动水下,用肥皂彻底揉搓至少15分钟,确保覆盖所有创面。
- 机械清除病毒:冲洗时可用棉签轻轻擦拭伤口,去除动物唾液、污垢及部分病毒颗粒。
- 科学依据:
- WHO指出,彻底冲洗可减少70%的病毒载量,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 避免使用酒精或碘酒直接涂抹未冲洗的伤口(可能固定病毒,降低后续消毒效果)。
2. 消毒与止血(阻断细菌繁殖)
- 操作:
- 消毒:冲洗后用聚维酮碘(如碘伏)或75%酒精擦拭伤口及周围皮肤,杀灭残留病原体。
- 止血:若伤口出血,用无菌纱布或干净布料轻压止血,避免过度用力(可能加重组织损伤)。
- 注意:
- 禁止缝合咬伤伤口(可能形成厌氧环境,促进破伤风杆菌繁殖)。
- 深部伤口需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放置引流条。
3. 立即就医评估与接种疫苗
- 操作:
- 24小时内就诊:即使伤口轻微,也需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疫苗及破伤风疫苗。
- 特殊情况处理:
- 若动物未接种疫苗或行为异常(如主动攻击人),需立即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 伤口深达真皮层或污染严重时,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预防感染。
- 权威指南:
- 中国疾控中心建议:被猫狗抓伤后,Ⅲ级暴露(出血或黏膜接触)需同时注射疫苗与免疫球蛋白。
- 破伤风疫苗需每10年加强一次,若超过5年未接种,需补打。
三、常见错误与后果
1. 忽视冲洗直接消毒
- 危害:未冲洗的伤口可能残留大量病毒,消毒剂无法完全渗透,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 正确做法:冲洗→消毒→就医,顺序不可颠倒。
2. 延迟就医超过24小时
- 后果:狂犬病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但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100%。延迟接种疫苗可能错过最佳预防时机。
- 数据:接种疫苗后,狂犬病发病率可降至0.1%以下。
3. 自行缝合或包扎过紧
- 风险:咬伤伤口多为开放性创面,缝合可能引发厌氧菌感染(如破伤风)。包扎过紧则影响血液循环,延缓愈合。
- 正确做法:浅表伤口暴露疗法,深部伤口由医生决定是否包扎。
四、特殊场景处理方案
1. 被陌生动物咬伤
- 操作:
- 记录动物特征(品种、颜色、体型)及咬人原因(是否主动攻击)。
- 联系当地动物防疫部门,协助追踪动物健康状况。
2. 儿童被咬伤
- 注意:
- 儿童皮肤薄,咬伤易达深层组织,需优先注射破伤风疫苗。
- 心理干预: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因恐惧延误治疗。
3. 孕妇被咬伤
- 处理:
- 狂犬疫苗与破伤风疫苗对孕妇安全,无需担心胎儿风险。
- 优先保护母体,避免因感染导致早产或流产。
五、预防宠物咬伤的4个实用技巧
- 避免挑衅动物:勿突然伸手或快速移动,尤其是面对陌生猫狗。
- 正确互动方式:让动物主动嗅闻手背,再轻抚其下巴或背部(避免触碰头顶或尾部)。
- 儿童监护:禁止儿童单独与宠物相处,教育其勿将脸靠近动物面部。
- 定期接种疫苗:确保家中宠物完成狂犬疫苗接种,并办理免疫证明。
[责编: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