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金4分钟:生命与时间的赛跑
心脏骤停后,每延迟1分钟施救,存活率下降7%-10%。
- 0-4分钟:脑细胞开始缺氧损伤,但可能可逆。
- >4分钟:脑损伤不可逆,存活后可能遗留严重后遗症。
- >10分钟:存活率近乎为零。
普通人立即行动是唯一希望:在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前,正确实施CPR可提升2-3倍生存率。
二、CPR分步指南:普通人也能执行的标准化流程
步骤1:确认现场安全
- 操作:确保环境无危险(如交通事故、火灾、漏电),避免二次伤害。
- 示例:若患者在马路中间,先将其移至安全区域再施救。
步骤2:判断患者反应
- 操作:
- 轻拍患者双肩,贴近耳侧大声呼喊:“你还好吗?”
- 观察是否有反应(如眨眼、呻吟、肢体活动)。
- 关键点:10秒内完成判断,无反应立即启动急救。
步骤3:呼叫急救系统
- 操作:
- 指定某人拨打120,并取回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 若独自施救,先进行1分钟CPR再拨打电话(手机免提)。
- 话术示例:“穿红衣服的女士,请帮忙打120,告诉地址是XX路XX号,然后回来告诉我!”
步骤4:胸外按压(核心步骤)
- 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下半段)。
- 手法:双手交叠,掌根接触按压点,双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
- 参数:
- 频率:100-120次/分钟(约每秒2次)。
- 深度:成人5-6厘米,儿童约5厘米,婴儿约4厘米。
- 回弹:按压后完全放松,让胸廓充分回弹。
- 口诀:“用力压,快速压,不中断”(减少按压中断时间<10秒)。
步骤5:开放气道与人工呼吸
- 开放气道:
- 头后仰,抬下巴(疑似颈椎损伤者避免过度移动头部)。
- 人工呼吸:
- 捏住患者鼻子,口对口包严,缓慢吹气1秒,观察胸廓起伏。
- 比例:30次按压+2次人工呼吸(循环进行)。
- 简化方案:若不愿或无法人工呼吸,持续单纯胸外按压仍有效。
步骤6:AED使用(关键辅助)
- 操作流程:
- 开启AED,按语音提示操作。
- 贴电极片:成人一片在右胸上部,一片在左胸下部(儿童位置相同)。
- 离开患者,让AED分析心律。
- 若建议电击,确认无人接触患者后按按钮。
- 继续CPR,直至患者恢复反应或急救人员接手。
- 关键点:AED到达后立即使用,宁早勿迟。
三、常见错误与解决方案
错误类型 |
后果 |
解决方案 |
按压位置过低(剑突上方) |
损伤肝脏或肋骨,降低按压效果 |
用两乳头连线中点定位,避免腹部按压 |
按压深度不足(<5厘米) |
无法有效泵血,脑灌注不足 |
成人按压深度5-6厘米,儿童可减至5厘米,婴儿4厘米 |
按压频率过快(>120次/分) |
回弹不充分,心脏充盈不足 |
用节拍器或手机设置100-120次/分钟提示音(如“Staying Alive”歌曲节奏) |
人工呼吸吹气量过大/过快 |
气体进入胃部引发呕吐,或气压损伤肺部 |
每次吹气1秒,观察胸廓起伏即可,避免过度通气 |
中断按压时间过长(>10秒) |
脑灌注中断,降低存活率 |
更换按压者时“无缝交接”,AED分析心律时暂停但不超过10秒 |
四、特殊人群调整方案
1. 儿童(1岁至青春期)
- 按压深度:约5厘米(胸廓前后径1/3)。
- 按压手法:单手或双手(根据体型调整)。
- AED电极片:可使用成人电极片,若体型小可一片贴后背,一片贴前胸。
2. 婴儿(<1岁)
- 按压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两指按压)。
- 按压深度:约4厘米(胸廓前后径1/3)。
- 人工呼吸:口对口鼻包严,吹气更轻柔。
- AED使用:优先使用儿童专用电极片(无则用成人片,功率调至婴儿模式)。
3. 孕妇
- 按压手法:手部位置同成人,但需将手掌稍上移,避开子宫区域。
- AED使用:无需特殊调整,电极片位置同成人。
五、培训与认证:从理论到实践
- 推荐课程:
- 美国心脏协会(AHA)Heartsaver课程(4小时,含CPR+AED)。
- 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含实操考核)。
- 认证有效期:2年,建议定期复训(每2年1次)。
- 免费资源:
- AHA官方网站(CPR视频教程)。
- 微信小程序“AHA急救课堂”(模拟按压练习)。
六、法律与心理支持
- 免责条款:
- 《民法典》第184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 心理建设:
- 施救前深呼吸3次,默念“我能行”。
- 失败后无需自责,70%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本身生存率极低,任何尝试均值得肯定。
七、总结:CPR核心口诀
“一查二按三电击”
- 查:10秒内判断反应与呼吸。
- 按:30:2比例持续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
- 电:AED到达后立即使用,按提示操作。
记住:即使动作不完美,持续按压也能为生命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