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折临时固定的核心原则
- 优先评估伤情:确认患者意识、呼吸、循环状态,检查伤肢远端血运、感觉及活动能力。
- 避免二次损伤:非专业人员勿随意移动患者,尤其怀疑脊柱、骨盆骨折时。
- 就地取材:利用木板、树枝、杂志等硬质材料,或三角巾、衣物等软质材料。
- 固定范围:超过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确保稳定性。
二、木板固定的适用场景与操作
适用场景
四肢长骨骨折(如肱骨、股骨、胫腓骨骨折),闭合性或开放性骨折(需先包扎止血)。
操作步骤
- 材料准备:木板、树枝、杂志等硬质材料,长度需超过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如肱骨骨折需覆盖肘、肩关节)。
- 固定方法:
- 上肢:木板置于前臂或大腿外侧,用三角巾、绷带或衣物固定,肘关节屈曲90°悬吊于颈部。
- 下肢:木板置于小腿或大腿外侧,固定踝、膝、髋关节,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 特殊调整:开放性骨折需先包扎伤口,再固定;怀疑血管损伤时勿加压过紧。
注意事项
- 勿直接接触皮肤,需垫软布或衣物。
- 固定后观察远端血运及感觉,若发紫、发凉需松解重包。
三、三角巾固定的适用场景与操作
适用场景
肩部、胸部、骨盆骨折,或作为悬吊带、宽绷带使用。
操作步骤
- 材料准备:三角巾、大块布料或床单。
- 固定方法:
- 肩部骨折:三角巾折叠成宽带,一端置于健侧肩部,另一端绕过伤肢腋下,在背部打结固定。
- 胸部骨折:三角巾对折成宽带,环绕胸部打结,宽度需覆盖骨折部位。
- 骨盆骨折:用三角巾或床单环绕骨盆,在腹部打结固定,配合膝部屈曲减少疼痛。
- 特殊调整:开放性骨折需先包扎,再固定;怀疑脊柱损伤时勿移动患者。
注意事项
- 固定力度以限制活动但不影响呼吸为宜。
- 骨盆骨折固定后需保持膝部屈曲,减少肌肉牵拉。
四、自身固定的适用场景与操作
适用场景
疑似脊柱骨折(如车祸、高处坠落)、骨盆骨折或无法获取外固定材料时。
操作步骤
- 保持体位:
- 脊柱骨折:患者平躺,勿转动头部或躯干,用硬板担架或门板搬运。
- 骨盆骨折:患者屈膝屈髋,双手抱膝,减少骨盆活动。
- 限制活动:
- 上肢:用衣物或三角巾将伤肢固定于躯干。
- 下肢:健康腿与伤腿并拢,用三角巾或衣物固定膝关节及踝关节。
- 特殊调整:开放性骨折需先包扎,再固定;怀疑血管损伤时勿加压过紧。
注意事项
- 脊柱骨折搬运时需三人平托,避免弯腰或扭曲。
- 骨盆骨折固定后需监测血压,预防失血性休克。
五、特殊场景与人群处理
- 开放性骨折:先包扎止血(无菌敷料或清洁布料),再固定;勿冲洗伤口或还纳外露骨端。
- 儿童骨折:固定范围需超过两个关节,力度减轻30%;怀疑桡骨头半脱位时勿强行拉伸。
- 老年骨折:骨质疏松患者固定后需警惕脂肪栓塞,监测呼吸及神经系统症状。
六、权威指南支持
- 红十字会2025年指南:强调“超过两个关节”的固定原则,推荐三角巾作为多功能固定材料。
- AHA 2023年指南:明确脊柱骨折搬运需三人平托,避免二次损伤。
- 国家级急救项目:推广“冲-盖-包-固-送”五步法,整合骨折固定与烧烫伤处理流程。
七、总结与实施建议
- 优先级:木板固定(四肢长骨)→ 三角巾固定(肩/胸/骨盆)→ 自身固定(脊柱/无材料时)。
- 记录与标记:固定后标记时间,监测远端循环及感觉。
- 紧急就医:即使固定成功,仍需就医检查,尤其开放性骨折或怀疑血管神经损伤。
- 培训与演练:家庭可模拟练习,确保关键时刻能快速反应。
[责编: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