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防晒是关乎皮肤健康的重要课题,皮肤科医生指出,UVA和UVB是紫外线中危害最大的两类射线,科学预防需从理解其特性、掌握防护原则、合理使用防晒产品及定期皮肤检查等多方面入手。
UVA与UVB的特性及危害
- UVA(长波紫外线):穿透力极强,可直达真皮层,破坏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导致皮肤松弛、皱纹加深,长期暴露会加速皮肤衰老。UVA还能诱发延迟性黑化反应,引发黄褐斑、雀斑等色素沉着问题。此外,UVA会抑制皮肤免疫系统,使皮肤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甚至增加皮肤癌风险。
- UVB(中波紫外线):主要作用于皮肤表皮层,是引起皮肤晒伤的主要原因。晒伤表现为皮肤发红、疼痛、脱皮,严重时可能出现水疱。UVB能直接损伤皮肤表层的角质形成细胞,引发炎症反应,长期反复晒伤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增加皮肤敏感概率。同时,UVB还具有致癌性,是引起皮肤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皮肤癌的预防策略
-
避免紫外线过度暴露:
- 减少日间高峰时段外出: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是紫外线辐射较强的时段,应尽量避免在此时段外出,尤其是沙滩、高山和雪地等反射率较高的环境中。若必须外出,需采取防护措施。
- 物理遮挡:穿戴UPF50+的防晒衣物、宽檐帽(帽檐宽度>11厘米)、太阳镜(UV400标识),使用遮阳伞(推荐黑胶伞,能有效阻隔UVA/UVB)。这些物理防晒方式能直接反射或吸收紫外线,安全性高,适合敏感肌、儿童及户外长时间活动。
-
使用防晒产品:
- 选择广谱防晒霜:防晒系数(SPF)至少为30,且能同时防护UVA和UVB射线。PA值表示对UVA的防护能力,PA+++及以上可有效防护UVA。
- 合理使用防晒霜:出门前20分钟涂抹,每2小时补涂一次,出汗或游泳后立即补涂。用量需足(面部约1元硬币大小),避免“蜻蜓点水”式涂抹。敏感肌优先选择物理防晒霜(氧化锌为主),油性肌可选化学防晒或混合型。
-
定期皮肤检查:
- 自查:定期对全身皮肤进行自查,留意是否有新出现的痣、斑点或原有痣、斑点的形态、颜色、大小等发生变化。例如,正常的痣通常边界清晰、颜色均匀,而当痣出现边缘不规则、颜色斑驳、直径大于6毫米、短期内迅速增大等情况时,可能是皮肤癌的预警信号。
- 就医检查:对于一些难以自行判断的皮肤变化,及时就医请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定期到专业机构或医院进行皮肤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皮肤癌的早期病变。
-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这些抗氧化物质能够帮助抵御自由基对皮肤细胞的损伤,增强皮肤对紫外线等外界因素的抵御能力。
- 适度运动:保持适度的身体活动,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维持皮肤的正常代谢功能。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使皮肤细胞获得更充足的营养供应,增强皮肤的自我修复和防护能力。
- 戒烟限酒:吸烟会增加体内自由基的产生,损伤皮肤细胞DNA,同时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皮肤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从而增加皮肤癌的发病风险。过量饮酒也会对身体的代谢和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间接影响皮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