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敏性疾病高发季,针对花粉症需从预防、药物使用及急救三方面构建防护体系,具体措施如下:
一、花粉症预防:多维度阻断过敏原接触
- 环境控制
- 减少外出:花粉浓度高峰期(如干燥多风天气、白天)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尤其是花草密集区域。
- 物理阻隔:外出时佩戴N95口罩、护目镜,穿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鼻腔涂抹花粉阻隔剂(如油膏状或粉状),形成保护膜。
- 室内防护: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或加湿器(湿度50%-60%可降低花粉漂浮);安装防花粉窗纱或湿窗帘,阻挡室外花粉进入。
- 清洁管理:外出归家后立即更换衣物、洗澡,冲洗鼻腔(儿童需避免);衣物室内烘干,避免室外晾晒沾染花粉。
- 饮食与免疫调节
- 营养补充:增加富含维生素C(柑橘类水果)、欧米伽3脂肪酸(深海鱼类)的食物,增强免疫力。
- 益生菌摄入:酸奶中的乳酸菌可调节肠道菌群,辅助抑制过敏反应。
- 避免刺激:减少辛辣、寒冷食物(如螺蛳粉、冰淇淋),降低黏膜敏感性。
- 提前干预
- 过敏原检测:明确对哪些花粉过敏,提前规划出行路线和时间。
- 药物预防:花粉季前1-2周开始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降低过敏发作风险。
二、药物使用:精准缓解症状
- 抗组胺药
- 氯雷他定片:第二代抗组胺药,缓解鼻痒、打喷嚏、流涕,每日1次(10mg),青光眼患者慎用。
- 西替利嗪片:中枢抑制作用轻,适合日间服用,肝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 孟鲁司特钠片: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合并哮喘者首选,每日1次(10mg),需监测情绪变化。
- 糖皮质激素
-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局部减轻鼻黏膜炎症,每喷32μg,长期使用需漱口防口腔感染。
- 糠酸莫米松:鼻用激素,适用于症状严重者,少数需口服泼尼松(短期使用)。
- 眼部与解痉药物
- 色甘酸钠滴眼液:稳定肥大细胞膜,缓解过敏性结膜炎,每日3-4次(2%溶液)。
- 沙丁胺醇:哮喘急性发作时解痉平喘,按需使用。
三、急救措施:应对急性过敏反应
- 立即脱离过敏原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患者平躺,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解开紧身衣物,保持通风。
- 肾上腺素注射
- 若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休克,立即使用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如EpiPen),紧贴大腿外侧按压10秒。
- 紧急呼叫与后续处理
- 拨打120急救电话,即使症状缓解也需就医,防止复发。
- 等待救护车时,可进行心肺复苏(CPR)或环甲膜穿刺(专业人员操作)。
四、综合管理建议
- 日常监测:关注花粉浓度预报,调整出行计划。
- 随身携带急救包:包含抗组胺药、肾上腺素注射器、过敏原信息卡。
- 定期复诊: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喘息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心理支持:过敏季节易引发焦虑,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缓解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