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烫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正确处理能显著减轻损伤程度、预防感染并加速愈合。烧烫伤后需牢记“冲、脱、泡、盖、送”五字真言,以下是具体操作指南及注意事项:
一、冲: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
- 核心目的:通过降温缓解疼痛、减少余热对深层组织的损伤、降低感染风险。
- 操作要点:
- 时间:持续冲洗15-30分钟,或直至疼痛明显减轻。
- 水温:使用15-20℃的流动自来水,避免冰水(可能加重冻伤)或热水(加剧损伤)。
- 范围:覆盖整个烧烫伤区域,包括周围未受伤皮肤。
- 注意事项:
- 化学烧伤(如酸碱)需先冲洗再脱衣物,避免污染扩散。
- 电烧伤需先切断电源,确保安全后再处理。
二、脱:小心去除衣物及饰物
- 核心目的:避免衣物与伤口粘连,减少后续处理时的二次损伤。
- 操作要点:
- 顺序:从伤口周围未粘连处开始,轻轻剪开或脱去衣物。
- 工具:使用剪刀(勿用刀片)或直接撕开衣物,避免拉扯。
- 特殊情况:若衣物已与伤口粘连,不可强行剥离,需保留衣物并覆盖伤口,由医生处理。
- 注意事项:
- 去除戒指、手表、手镯等饰物,防止肿胀后难以取下。
- 面部烧烫伤可用湿毛巾轻轻擦拭,避免触碰眼球。
三、泡:冷敷缓解疼痛
- 核心目的:进一步降温、减轻疼痛和肿胀。
- 操作要点:
- 方法:将受伤部位浸泡在冷水中(15-20℃),或用冷毛巾持续湿敷。
- 时间:15-30分钟,可根据疼痛程度调整。
- 注意事项:
- 避免使用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可能导致冻伤)。
- 儿童或老人需缩短浸泡时间,防止体温过低。
四、盖:清洁覆盖保护伤口
- 核心目的:防止细菌污染、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愈合。
- 操作要点:
- 材料:使用无菌纱布、干净毛巾或保鲜膜(避免使用棉絮或脱毛布料)。
- 方法:轻轻覆盖伤口,避免压迫或摩擦。
- 特殊情况:
- 面部烧烫伤可用无菌纱布覆盖后固定,避免张口时牵拉伤口。
- 手指或脚趾烧烫伤可用干净纱布分隔后包扎,防止粘连。
- 注意事项:
- 勿涂抹牙膏、酱油、蜂蜜等“偏方”(可能引发感染或干扰医生判断)。
- 勿挑破水泡(小水泡可自行吸收,大水泡需由医生处理)。
五、送:及时就医评估治疗
- 核心目的:根据烧烫伤程度接受专业治疗,预防并发症。
- 操作要点:
- 轻度烧烫伤(Ⅰ度或浅Ⅱ度,面积<3%):可自行处理后观察,若出现红肿加重、渗液或发热,需就医。
- 中度烧烫伤(深Ⅱ度或Ⅲ度,面积3%-10%):立即送医,可能需清创、植皮或抗感染治疗。
- 重度烧烫伤(面积>10%或涉及面部、手、足、会阴等部位):拨打120急救,途中保持伤口清洁并抬高患肢。
- 注意事项:
- 记录烧烫伤原因、时间及处理过程,供医生参考。
- 避免使用偏方或民间疗法(如涂草药、撒盐等),可能加重损伤。
六、特殊情况处理
- 化学烧伤:
- 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30分钟,稀释并去除化学物质。
- 冲洗后脱去污染衣物,用干净纱布覆盖伤口,尽快就医。
- 电烧伤:
- 切断电源或用绝缘物体(如木棍)移开电线,确保安全后再处理。
- 电烧伤可能伴随内脏损伤,需全面检查后送医。
- 儿童烧烫伤:
- 儿童皮肤薄,烧烫伤后损伤更深,需更积极处理。
- 避免使用成人药物或偏方,防止过敏或中毒。
七、预防烧烫伤的常识
- 家庭安全:
- 将热水壶、热汤锅放在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
- 使用防烫伤桌布或垫子,避免儿童拉扯桌布导致烫伤。
- 厨房安全:
- 炒菜时避免油温过高,防止溅出烫伤。
- 打开锅盖时先开一条缝,让蒸汽散出后再完全打开。
- 浴室安全:
- 调节水温至适宜温度(38-40℃)后再给儿童或老人洗澡。
- 使用防滑地垫,避免跌倒后接触热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