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急救需争分夺秒,正确实施急救措施可显著降低死亡率。以下是心梗急救四步法的详细操作指南及注意事项:
一、停止活动:立即终止体力消耗
- 操作要点
- 就地休息:患者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包括行走、爬楼梯、提重物等,迅速平躺或半卧位(若呼吸困难),避免站立或坐姿加重心脏负担。
- 保持冷静:患者及周围人员需保持镇定,避免因恐慌导致血压骤升或心率加快,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
- 原理与风险
- 运动时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心梗导致冠状动脉闭塞,心肌供血不足,继续活动会加速心肌坏死,扩大梗死范围。
- 数据显示,心梗发作后1小时内就医,死亡率可降低50%以上,而延迟就医每增加10分钟,死亡率上升1%。
二、服药:硝酸甘油与阿司匹林的正确使用
- 硝酸甘油
- 适用场景:确诊或疑似心梗,且血压不低于90/60mmHg时使用。
- 操作方法:舌下含服1片(0.5mg),若5分钟后症状未缓解,可再含服1片,最多含服3次。
- 注意事项:
- 避免吞咽或咀嚼,舌下含服可快速吸收,1-3分钟起效。
- 低血压患者(收缩压<90mmHg)禁用,可能引发晕厥。
- 青光眼患者慎用,可能诱发眼压升高。
- 阿司匹林
- 适用场景:无阿司匹林过敏史、无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或近期手术史的患者。
- 操作方法:嚼服300mg(普通阿司匹林片,非肠溶片),肠溶片需整片吞服,起效慢。
- 原理: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扩大,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 禁忌:
- 对阿司匹林过敏者禁用,可能引发严重过敏反应(如喉头水肿、休克)。
- 近期有消化道出血、胃溃疡或脑出血病史者禁用,可能加重出血。
三、呼叫120:专业救援的黄金时间窗
- 操作要点
- 立即拨打120:说明患者症状(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地点及联系方式,保持电话畅通。
- 准备资料:提前准备好患者身份证、医保卡、既往病历(如冠心病、高血压病史)及常用药物(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
- 家属陪同:若患者独自在家,需联系邻居或亲友陪同,避免急救人员到达时无人应答。
- 沟通技巧
- 清晰描述症状:如“患者持续胸痛30分钟,含服硝酸甘油未缓解,伴大汗、恶心”。
- 强调时间紧迫性:如“患者可能心梗,需尽快送医”。
- 听从调度指导:急救人员可能通过电话指导心肺复苏或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四、胸外按压:心搏骤停时的生命支持
- 适用场景
- 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呼吸,脉搏消失(颈动脉或股动脉无搏动)。
- 判断时间:10秒内完成意识、呼吸、脉搏检查。
- 操作方法
- 体位:将患者平躺于硬质平面(如地板、木板),解开衣领、腰带。
- 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交界处)。
- 按压手法:双手重叠,掌根接触按压部位,手臂伸直,利用上半身重量垂直下压。
- 按压深度:5-6cm(成人),避免过深导致肋骨骨折。
-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节奏均匀,避免中断。
- 按压与通气比:若未接受培训,持续按压不中断;若接受培训,按30:2比例进行按压与人工呼吸。
- 注意事项
- 避免过度通气:人工呼吸时吹气量不宜过大,避免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窒息。
- 定期轮换按压者:每2分钟轮换一次,避免按压者疲劳导致质量下降。
- 尽早使用AED:若现场有AED,应立即按照语音提示操作,AED可自动分析心律并指导除颤。
五、急救误区与特别提醒
- 常见误区
- 自行驾车就医:可能因交通拥堵延误治疗,且患者病情可能突然加重。
- 盲目拍打背部或咳嗽:心梗时咳嗽可能加重心脏负担,拍打背部无助于缓解症状。
- 过度依赖硝酸甘油:若含服3次后症状未缓解,可能为严重心梗或主动脉夹层,需立即就医。
- 特别提醒
- 记录症状时间:准确记录胸痛开始时间,便于医生判断梗死范围及治疗时机。
- 避免喂食或饮水:患者意识不清时喂食可能引发窒息。
- 保持通风:若患者在家中,需开窗通风,避免密闭环境导致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