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严重过敏反应的识别:抓住“黄金时间窗”
严重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爆发的全身性速发型变态反应,若未及时干预,死亡率可高达10%。其核心特征为多系统受累,需警惕以下“致命组合”:
- 皮肤+呼吸道症状
- 皮肤:全身大面积荨麻疹、红斑、瘙痒,或嘴唇、眼睑、舌头肿胀(导致说话、吞咽困难)。
- 呼吸道:喉头水肿(声音嘶哑、喘鸣、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胸闷、喘息)、持续咳嗽。
- 案例警示:患者小A食用海鲜后出现头面部肿胀、全身荨麻疹,随即喉头水肿导致窒息感,这是典型的皮肤-呼吸道双重受累。
- 循环系统崩溃
- 血压骤降(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值下降>30%)、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
- 意识模糊、头晕、晕厥,甚至心脏停搏。
- 数据支撑:过敏性休克患者中,约30%会在接触过敏原后5分钟内出现血压下降。
- 其他器官系统症状
- 胃肠道:剧烈腹痛、恶心、呕吐、腹泻,部分患者伴大小便失禁。
- 神经系统:焦虑、抽搐、昏迷。
- 关键点:若过敏反应同时累及≥2个器官系统(如皮肤+呼吸道+循环系统),需立即按严重过敏处理。
二、急救措施:分秒必争的“生命链”
1. 立即脱离过敏原
- 接触性过敏:迅速脱去沾染过敏原的衣物,用清水反复冲洗皮肤(如花粉、昆虫毒液)。
- 吸入性过敏:转移至空气新鲜、无过敏原的环境(如关闭门窗、远离花粉源)。
- 食入性过敏:若患者意识清醒,可尝试诱导呕吐(仅限刚摄入时),但需警惕误吸风险。
2. 肾上腺素:首选“救命药”
- 适应症: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表现。
- 用法:
- 成人:大腿外侧肌肉注射0.3-0.5mg(1:1000浓度肾上腺素)。
- 儿童:按体重计算(0.01mg/kg),最大剂量0.3mg。
- 重复给药:若症状无缓解,每5-15分钟可重复注射。
- 误区警示:肾上腺素不可静脉推注(除非在ICU监护下),否则可能引发心律失常。
3. 维持呼吸道通畅
- 体位管理: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和腰带,清除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
- 喉头水肿处理:
- 轻症:给予高流量吸氧(6-8L/min),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
- 重症:立即进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需专业人员操作)。
- 案例参考:患者贾科洛尼因花生过敏引发喉头水肿,因未及时气管插管导致永久性脑损伤。
4. 循环支持与抗过敏治疗
- 补液:快速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成人500-1000ml/h),纠正低血压。
- 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甲泼尼龙(40-80mg),减轻炎症反应。
- 抗组胺药:口服或静脉注射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缓解皮肤瘙痒和荨麻疹。
- 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缓解支气管痉挛。
5. 高级生命支持
- 心肺复苏(CPR):若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立即启动CPR,并尽早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 机械通气:对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需气管插管并连接呼吸机。
- 监测与转运:持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症状变化时间,尽快将患者转运至ICU。
三、预防策略:构建“过敏防护网”
- 过敏原检测与规避
- 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明确过敏原。
- 食物过敏者:严格避免食用致敏食物(如花生、海鲜、牛奶)。
- 吸入性过敏者:保持室内清洁(使用空气净化器、湿拖把清洁),春秋花粉季佩戴N95口罩。
- 药物预防
- 高风险人群(如严重哮喘、既往过敏性休克史)可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如EpiPen)。
- 长期接触过敏原者(如养蜂人),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脱敏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
- 患者教育
- 制作“过敏急救卡”:记录过敏原、急救措施、紧急联系人。
- 定期演练急救流程:确保家属或同事掌握肾上腺素注射方法。
- 心理支持:严重过敏反应后,患者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需心理干预。
四、关键提醒:别让“小过敏”酿成大祸
- 误区纠正:过敏反应并非“忍一忍就过去”,喉头水肿可在数分钟内导致窒息,过敏性休克可在30分钟内致命。
- 行动指南:
- 识别多系统症状(皮肤+呼吸道+循环系统)。
- 立即肌注肾上腺素(首选大腿外侧)。
-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
- 快速补液+抗过敏治疗。
- 持续监测,尽早转运至ICU。
[责编: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