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症状分级与急救处理方法

2025-09-14 15:01:53      来源:百姓生活资讯

一、中暑的症状分级

中暑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级,其中重症中暑又细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1. 先兆中暑
    • 症状:口渴、多汗、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耳鸣、眼花、恶心、心慌、四肢发麻等。
    • 体温:正常或轻度升高(通常不超过37.5℃)。
    • 特点:身体在高温环境下通过大量出汗散热,导致体液和电解质轻微失衡,症状可逆,及时干预可缓解。
  2. 轻症中暑
    • 症状:在先兆中暑基础上,体温升高至38℃以上,伴有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苍白、大量出汗、血压下降、直立性头晕、脉搏细弱、心率加快等。
    • 特点:热应激反应加剧,体液和电解质失衡进一步加重,需立即降温并补充水分。
  3. 重症中暑
    • 热痉挛
      • 症状: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四肢、腹部或咀嚼肌),伴有疼痛和收缩痛,患者可能无法活动。
      • 原因:剧烈活动后大量出汗导致钠、氯、钾等电解质严重丢失,引发神经肌肉自发性冲动。
    • 热衰竭
      • 症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脸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严重时可能晕厥或昏迷。
      • 特点:体温可能正常或略有升高(低于40℃),多见于高气温、强热辐射环境。
    • 热射病
      • 症状:高热(体温可达41℃或更高)、皮肤干热或潮湿、神志模糊、谵妄、昏迷、癫痫发作、呼吸困难等。
      • 特点:死亡率较高,幸存者可能留下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需紧急医疗干预。

二、急救处理方法

中暑急救需遵循“脱离高温环境、快速降温、补充水分与电解质、监测病情、及时就医”的原则,具体步骤如下:

  1. 脱离高温环境
    • 立即转移:将患者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如树荫、建筑物阴影或空调房),避免阳光直射。
    • 保持平卧:搬运过程中避免剧烈动作,保持患者平卧位,抬高下肢15-30厘米以促进血液回流。
    • 搭建遮阳:若在户外无遮蔽物,可用衣物或伞具临时搭建遮阳区域。
  2. 快速降温
    • 解开衣物:松开或脱去患者衣物,特别是紧身或厚重衣物,促进散热。
    • 物理降温
      • 用冷水浸湿毛巾擦拭全身,重点敷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
      • 体温超过38.5℃时,可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上述部位,每10分钟更换部位防止冻伤。
      • 条件允许时,可将患者除头部外浸入15-20℃水中(冷水浸泡法)。
      • 使用风扇或扇风加速蒸发散热,但避免直接对着面部吹风。
    • 注意事项:避免将患者直接放在冷地板上,防止体温骤降引发寒战。
  3. 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 意识清醒者:少量多次饮用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如每500毫升水加1-2克食盐的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溶液),每小时补液量不超过1000毫升。
    • 禁忌: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冰水(可能引发胃肠痉挛),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饮料(加重脱水)。
    • 昏迷患者:禁止强行喂水,以防误吸引起窒息。
  4. 监测病情变化
    • 观察症状:每5分钟测量一次体温,记录呕吐物性状、排尿量及皮肤颜色变化。
    • 重症表现:若患者出现抽搐、昏迷、血压下降、持续高热(体温>40℃)等,需立即启动急救流程。
    • 记录信息:记录症状变化时间点,供医护人员参考。
  5. 及时就医
    • 转运准备:在等待救护车期间,继续物理降温,保持患者侧卧位防止呕吐物窒息。
    • 医疗干预
      • 医务人员可能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补充电解质,使用氯丙嗪注射液控制抽搐。
      • 严重者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疑似热射病患者需收住重症监护室。
    • 预防措施:家庭可备置口服补液盐、冰袋等应急物品,掌握基本急救技能。

三、预防建议

  1.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
  2. 穿戴透气防晒衣物:户外活动时佩戴遮阳帽、使用防晒霜,穿着浅色透气衣物。
  3. 定时补充水分:每15-20分钟补充200毫升水分,适量增加西瓜、黄瓜等含水丰富的食物。
  4. 关注特殊人群:长期服药者需咨询医生药物是否增加中暑风险,高温作业者应定时到阴凉处休息。
  5. 家庭应急准备:备置人丹、十滴水等防暑药品,出现头晕、乏力等先兆症状时立即干预。
[责编:金华]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
冻伤是由于人体长时间暴露于低温环境,导致局部或全身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的损伤,常见于手指、脚趾、耳廓、鼻尖等末梢部位。预防冻伤需从环境适应、防护装备、行为习...
2025-09-14 15:02:51
一、现场急救:分秒必争的黄金流程 触电急救需遵循先断电、再施救、后送医原则,具体步骤如下: 切断电源 首要任务 :立即关闭电源开关,或用干燥木棍、绝缘手套等不导电工...
2025-09-14 15:01:06
烫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正确处理可显著减轻疼痛、预防感染并促进愈合。根据烫伤深度和面积,可分为 一度(表皮层)、二度(真皮层)和三度(全层皮肤及皮下组织...
2025-09-14 14:59:31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用于解除 气道异物梗阻 的急救技术,由美国医生亨利海姆立克于1974年发明。其原理是通过腹部快速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迫使气道内的异物排出,适用于因...
2025-09-14 14:57:02
一、操作步骤(C-A-B顺序) C(胸外按压,Compression) 患者体位 :将患者平放在硬质平面(如地板或硬板床),松解衣领和腰带。 按压位置 :胸骨下半部(两乳头连线中点)...
2025-09-14 1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