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Syncope)是由于大脑短暂性供血不足导致的意识丧失,通常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恢复后多无后遗症,但可能预示严重疾病。及时识别原因并采取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一、晕厥的常见原因
1. 反射性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
- 机制:因疼痛、恐惧、长时间站立、闷热环境等刺激,导致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血管扩张,血压骤降,脑供血不足。
- 常见场景:
- 看到血液或受伤时。
- 排尿、排便或咳嗽后(情境性晕厥)。
- 拥挤、通风不良的环境(如地铁、商场)。
2. 心源性晕厥
- 机制:心脏泵血功能异常导致脑缺血,是最危险的类型,可能引发猝死。
- 常见原因:
- 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
- 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
- 心脏结构异常(如主动脉瓣狭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3. 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
- 机制:体位突然改变(如从卧位到站立位)时,血液淤积在下肢,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
- 高危人群:
- 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
- 长期卧床或服用降压药、抗抑郁药者。
- 脱水或血容量不足者(如腹泻、呕吐后)。
4. 神经源性晕厥
- 机制:脑部疾病(如脑卒中、癫痫)或神经系统调节异常导致脑供血障碍。
- 常见原因: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 癫痫小发作(失神发作)。
- 脑震荡或头部外伤后。
5. 其他原因
- 低血糖:糖尿病患者或长时间未进食者易发,伴出汗、心慌、饥饿感。
- 贫血:血红蛋白不足导致组织缺氧,活动后易晕厥。
- 过度换气综合征:情绪激动或焦虑时呼吸过快,引发呼吸性碱中毒,导致头晕、麻木甚至晕厥。
- 药物副作用:如抗高血压药、抗抑郁药、镇静剂等可能引起低血压或心率异常。
二、现场急救措施
1. 确保安全,防止二次伤害
- 立即平卧:将患者移至平坦、安全的地方,松开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
- 抬高双腿:若患者意识未完全恢复,将其双腿抬高约30厘米,促进血液回流至心脏,增加脑供血。
- 避免围观:保持环境通风,避免人群聚集导致缺氧或闷热。
2. 评估意识与呼吸
- 轻拍呼喊:轻拍患者双肩并大声询问“您怎么了?”,观察是否有反应。
- 检查呼吸:若患者无反应,立即观察胸廓起伏,判断呼吸是否存在(10秒内完成)。
- 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立即启动心肺复苏(CPR),并呼叫急救车。
- 有呼吸但意识模糊:继续观察并采取下一步措施。
3. 恢复意识后的处理
- 保持侧卧位:若患者意识恢复但虚弱,协助其侧卧(恢复体位),防止呕吐物误吸。
- 补充水分与糖分:
- 怀疑低血糖时,给予含糖饮料(如果汁、糖水)或糖果。
- 脱水者补充淡盐水或运动饮料。
- 监测生命体征:测量脉搏、血压(如有条件),观察面色是否红润、四肢是否温暖。
4. 针对不同原因的特殊处理
- 反射性晕厥:
- 移至通风处,解开衣物,用冷水敷脸或扇风降温。
- 避免再次刺激(如疼痛、恐惧场景)。
- 心源性晕厥:
-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若患者有心脏病史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可舌下含服(需确认血压不低于90/60mmHg)。
- 持续监测心率和呼吸,直至专业人员到达。
- 直立性低血压:
- 缓慢协助患者坐起或站立,避免突然起身。
- 鼓励患者交叉双腿并用力收缩肌肉(如踮脚尖),促进静脉回流。
- 过度换气综合征:
- 用纸袋或双手罩住患者口鼻,让其重复吸入呼出的二氧化碳,缓解碱中毒。
- 安慰患者保持平静,缓慢深呼吸。
5. 禁忌行为
- 勿喂食或饮水:意识未完全恢复时喂食可能导致呛咳或窒息。
- 勿强行拖拽:避免造成骨折或关节脱位(尤其是老年人)。
- 勿忽视持续症状:若晕厥后出现头痛、呕吐、胸痛、肢体无力或言语不清,需立即就医。
三、预防措施与就医建议
1. 预防晕厥的日常措施
- 避免诱因:
- 反射性晕厥:避免长时间站立、闷热环境或突然起身。
- 心源性晕厥: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心电图。
- 直立性低血压:起床或站立时动作缓慢,分阶段完成体位变化。
- 补充水分与营养:
- 每日饮水1500-2000ml,避免脱水。
- 均衡饮食,预防贫血和低血糖。
- 穿着舒适:避免紧身裤或高领衣物,减少血管压迫。
2. 需立即就医的情况
- 晕厥频繁发作(每月≥1次)或持续时间延长(>1分钟)。
- 晕厥后出现意识混乱、抽搐、肢体无力或言语障碍。
- 有心脏病史、高血压、糖尿病或癫痫病史。
- 晕厥发生在运动、用力排便或情绪激动时(可能提示心源性原因)。
3. 可能的检查与治疗
- 检查:
- 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心脏超声(评估心脏结构)。
- 头颅CT/MRI(排除脑部病变)。
- 血常规、血糖、电解质检测(排查贫血、低血糖或电解质紊乱)。
- 治疗:
- 反射性晕厥:避免诱因,必要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盐皮质激素。
- 心源性晕厥:安装起搏器、射频消融或药物治疗心律失常。
- 直立性低血压:增加盐摄入、穿戴弹力袜或使用米多君等升压药物。
[责编: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