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现场判断与临时固定方法

2025-09-14 15:06:04      来源:百姓生活资讯

一、骨折的现场判断

骨折的判断需结合症状、体征和简易检查,初步评估后需尽快就医确诊。以下为关键判断依据:

  1. 剧烈疼痛与压痛
    • 骨折部位会出现持续性剧痛,尤其在移动或触碰时加重。轻轻按压受伤区域,若疼痛明显加剧,可能提示骨折。
  2. 肿胀与淤血
    • 骨折后,周围软组织因血管破裂和出血迅速肿胀,皮肤可能出现淤青或紫斑。肿胀通常在受伤后数小时内加重。
  3. 畸形或异常活动
    • 骨折端移位可能导致肢体形态改变,如缩短、弯曲或成角畸形。若受伤部位出现不应有的活动(如骨折端摩擦感或移动),或听到骨擦音,需高度警惕骨折。
  4. 功能障碍
    • 骨折会影响肢体正常功能,例如无法持物、站立或行走。若受伤部位完全不能活动,可能为严重骨折或关节脱位。
  5. 简易检查辅助判断
    • X光检查:是诊断骨折的金标准,可明确骨折类型、位置和移位情况。
    • CT/MRI:对复杂骨折(如脊柱、骨盆)或隐匿性骨折(如应力性骨折)的评估更有帮助。
    • 注意事项:现场无法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需通过症状和体征综合判断,避免因误判延误治疗。

二、骨折的临时固定方法

临时固定的目的是减少疼痛、防止骨折端移位加重损伤,并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固定前需先止血(如有开放性伤口),并遵循以下原则:

  1. 固定材料选择
    • 外固定:适用于闭合性骨折或轻度开放性骨折,常用材料包括:
      • 夹板:木质、塑料或充气夹板,可固定四肢骨折。
      • 石膏:用于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如腿部、脚踝或手肘。
      • 支具:如三角巾、绷带或专用护具,适用于上肢或颈部骨折。
      • 外固定支架:用于开放性骨折或严重粉碎性骨折,避免伤口感染。
    • 内固定:需手术植入,如钢板、螺钉或髓内钉,适用于复杂性骨折或不稳定骨折,现场无法操作,需由专业医生处理。
  2. 固定操作步骤
    • 上肢骨折
      • 用三角巾或绷带将上肢悬吊于胸前,保持肘关节屈曲90度。
      • 若为前臂骨折,可用夹板或书本固定,范围需超过肘关节和腕关节。
    • 下肢骨折
      • 保持患肢平直,用夹板或木板固定,范围需超过膝关节和踝关节。
      • 若无固定材料,可将患肢与健肢捆绑在一起(如双侧小腿或大腿)。
    • 脊柱骨折
      • 避免移动患者,用硬板或门板平抬,保持头、颈、躯干在一条直线上。
      • 疑似颈椎骨折时,需用颈托固定头部,防止颈部过度活动。
    • 开放性骨折
      • 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避免直接接触骨折端。
      • 外固定支架固定时,需将固定器放置在骨折部位稍远的位置,减少感染风险。
  3. 固定注意事项
    • 范围:固定需超过骨折处上下关节,确保骨折端稳定。
    • 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指为宜,避免过紧导致肢体缺血或过松失去固定作用。
    • 观察血运:固定后定期检查肢体末端颜色、温度和感觉。若出现苍白、麻木或疼痛加剧,需立即调整固定装置。
    • 避免误区
      • 勿随意移动患者,尤其是脊柱或骨盆骨折。
      • 勿试图将骨折端复位,以免加重损伤或感染。
      • 勿用不洁材料固定伤口,如纸巾或衣角,防止感染。

三、后续处理与就医建议

  1. 紧急处理
    • 若怀疑骨折,立即停止活动,避免二次损伤。
    • 开放性骨折需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并尽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 疼痛剧烈时,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疼痛。
  2. 就医指征
    • 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 骨折端外露或伤口大量出血。
      • 肢体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或运动功能障碍。
      • 骨折部位严重肿胀或畸形。
      • 疑似脊柱、骨盆或颅骨骨折。
    • 稳定闭合性骨折可先临时固定,再前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3. 康复与预防
    • 骨折愈合期需定期复查X光,观察骨痂形成情况。
    • 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避免过早负重导致二次骨折。
    • 骨质疏松患者需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降低骨折风险。
[责编:金华]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
晕厥(Syncope)是由于大脑短暂性供血不足导致的意识丧失,通常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恢复后多无后遗症,但可能预示严重疾...
2025-09-14 15:06:58
异物入眼是常见的眼部意外,可能由灰尘、沙粒、睫毛、飞虫或化学物质等引起。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角膜损伤、感染甚至视力下降。以下是科学处理方法和关键注意事项: 一、...
2025-09-14 15:04:58
鼻出血(鼻衄)是常见症状,多因鼻腔黏膜干燥、外伤、炎症或全身性疾病引发。正确止血可避免失血过多或并发症,预防措施则能降低复发风险。以下是具体方法: 一、鼻出血的...
2025-09-14 15:03:56
冻伤是由于人体长时间暴露于低温环境,导致局部或全身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的损伤,常见于手指、脚趾、耳廓、鼻尖等末梢部位。预防冻伤需从环境适应、防护装备、行为习...
2025-09-14 15:02:51
一、中暑的症状分级 中暑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 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三级,其中重症中暑又细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
2025-09-14 15: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