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0”急救人员到达之前,针对晕厥和抽搐的家庭急救需分情况处理,核心目标是保障患者安全、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并避免二次伤害。以下是具体急救指南:
一、晕厥急救措施
- 保持平卧位,抬高下肢
- 立即将患者平放于地面或硬板床,头部略低于身体,或抬高下肢10-30厘米,促进血液回流至脑部,改善脑供血。
- 避免随意搬动:尤其怀疑颈椎或头部外伤时,防止加重损伤。
- 确保呼吸道通畅
- 解开患者领口、腰带等紧身衣物,松开裤带。
- 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舌根后坠或呕吐物阻塞气道。
- 若口腔内有异物(如分泌物、呕吐物),用纱布或干净手帕清理,不可用手指深入掏取。
- 检查生命体征
- 用食指和中指触摸颈动脉或桡动脉,判断脉搏是否存在。
- 观察胸廓起伏,确认呼吸是否规律。
- 若脉搏消失或呼吸停止: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按压位置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5-6厘米,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
- 避免围堵,保持通风
- 疏散围观人群,确保环境通风。若在密闭空间,迅速开窗或转移至开阔处。
- 冬季注意保暖,夏季避免阳光直射,减少外界刺激。
- 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 拨打“120”,简要说明晕厥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如胸痛、抽搐、大小便失禁)及基础疾病。
- 保持电话畅通,听从调度员指导。
二、抽搐急救措施
- 保持患者安全,防止摔伤
- 迅速将患者移至安全地带,移除周围尖锐物品,用软物(如毛巾)垫在头部下方。
- 避免强行按压肢体:抽搐时肌肉剧烈收缩,强行按压可能导致骨折或肌肉拉伤。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便于口腔分泌物自然流出。
- 若出现呕吐,立即清理口鼻,避免误吸导致窒息。
- 观察呼吸频率和深度,若呼吸微弱或停止,需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 防止舌咬伤
- 将手帕、纱布等柔软物品卷成卷,放在患者上下磨牙之间,不可用硬物或手指。
- 抽搐停止后:及时取出异物,避免影响呼吸。
- 记录抽搐信息
- 观察抽搐持续时长、四肢是否对称抽动、有无眼球上翻或大小便失禁。
- 详细记录可为后续诊断提供重要依据。若抽搐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需紧急送医。
- 抽搐停止后的处理
- 协助患者转为稳定侧卧位,防止舌后坠阻塞气道。
- 轻声呼唤并观察反应,判断意识是否逐渐清晰。
- 避免立即起身或进食:防止因意识模糊导致跌倒或误吸。若长时间未清醒或出现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
三、通用注意事项
- 避免盲目操作
- 不要掐人中、摇晃身体或强行喂食、灌药,防止加重病情或导致窒息。
- 不要向口腔内塞杂物(如筷子、勺子),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 针对原发疾病的处理
- 意识恢复后,询问患者有无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癫痫)。
- 老年人晕厥可能由内脏大出血、心梗等引起;青少年可能因饥饿、疲劳、酒精中毒或情绪激动导致。
- 体位性低血压:站立时需缓慢起身。
- 颈动脉窦过敏:避免穿紧领上衣或单独转头。
- 后续观察与就医
- 晕厥后24小时内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
- 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有基础疾病者随身携带医疗信息卡。
- 若患者短时间内反复晕厥或伴随胸痛、抽搐,提示可能存在严重疾病,需优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