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急性发作处理:急救药物使用与体位管理

2025-10-14 11:15:02      来源:百姓生活资讯

哮喘急性发作时,急救药物使用与体位管理是缓解症状、防止病情恶化的关键措施,需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以下从急救药物使用和体位管理两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急救药物使用

  1. 速效支气管扩张剂

    • 药物选择:首选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或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这类药物能快速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道痉挛,改善呼吸困难症状。
    • 使用方法:立即吸入药物,使用前需摇匀药物,吸入后屏气数秒以增强药效。给药后观察15分钟,若症状未缓解可重复给药一次,但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8喷(具体用药频次需遵医嘱)。
    • 注意事项:药物可能引起心悸、手抖等副作用,通常短暂可耐受。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及时告知医生。
  2. 糖皮质激素

    • 使用时机:对于重度哮喘发作或速效支气管扩张剂效果不佳者,需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
    • 使用方法: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给药,以快速控制炎症反应,缓解症状。
  3. 其他药物

    • 抗生素:若急性哮喘发作与感染因素有关,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类药物控制感染。
    • 氨茶碱注射液:在严重发作时,可能需使用氨茶碱注射液缓解支气管痉挛。

体位管理

  1. 坐位或半卧位

    • 体位选择: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卧位,身体略向前倾,用手肘支撑膝盖。此体位有助于膈肌下降,增加肺通气量,减轻呼吸肌疲劳。
    • 避免体位:避免平卧位导致腹腔脏器压迫胸腔,加重呼吸困难。同时,避免过度后仰或弯腰动作,可能加重气道阻塞。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 清除分泌物:立即解开患者衣领,清除口鼻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 避免误吸:发作期间禁止进食饮水,以防误吸。同时,移除周围香水、消毒剂等刺激性气味源,防止气道受到刺激。

急救处理流程

  1. 保持冷静:哮喘急性发作时,患者及周围人员需保持冷静,避免情绪紧张加重气道痉挛。
  2. 迅速移除过敏原:若哮喘发作由过敏原刺激引起,需迅速移除周围可能存在的过敏原或刺激物,如烟雾、粉尘、花粉等。
  3. 使用急救药物:立即使用速效支气管扩张剂缓解症状,若症状未缓解可重复给药。同时,根据病情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药物。
  4. 调整体位: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5. 吸氧治疗:对于出现低氧血症者,需立即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低流量吸氧,氧流量控制在2-4升/分钟,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
  6. 密切观察病情:持续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意识状态。若出现口唇发绀、说话困难、嗜睡等危重表现,或初始处理30分钟后症状无改善,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送往医院急诊。

预防与日常管理

  1. 避免诱发因素:哮喘患者日常应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宠物毛发等。同时,避免剧烈运动、冷空气刺激、情绪波动等可能诱发哮喘发作的因素。
  2. 规范使用控制药物:坚持使用控制类药物,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以预防哮喘发作。避免擅自减药或停药。
  3. 定期复查肺功能:每3-6个月复查肺功能,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4. 增强心肺功能:适当进行游泳、太极等温和运动,增强心肺功能。但需避免在寒冷干燥环境下剧烈运动。
  5. 携带急救药物:哮喘患者日常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并定期检查药物有效期。同时,家庭成员需掌握吸入装置使用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
[责编:金华]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
一、高嘌呤食物清单:严格限制摄入 痛风的核心诱因是血尿酸水平升高,而高嘌呤食物代谢后会产生大量尿酸。以下食物需严格限制或避免: 动物内脏 典型食物 :猪肝、牛肝、鸡...
2025-10-14 11:16:10
抑郁症的核心特征是 持续至少2周的情绪低落 ,但仅凭这一表现难以确诊。若情绪低落同时伴随以下5类症状中的 至少4项 ,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需高度警惕抑郁症,建议尽快就...
2025-10-14 11:13:29
一、泡沫尿:肾脏的第一声呼救 核心机制 : 尿液表面张力改变导致泡沫产生,若泡沫细密且静置10分钟不消散,提示蛋白尿(肾脏滤过屏障受损,蛋白质漏出)。 鉴别要点 : 生...
2025-10-14 11:11:55
一、乳腺癌筛查起始年龄 一般人群 : 40岁 开始乳腺癌筛查,推荐每1-2年进行一次乳腺X线检查(钼靶)。 50岁及以上 女性可选择乳腺X线或超声检查,频率为每1-2年或每年一次...
2025-10-14 11:07:12
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居家管理是控制病情、预防急性加重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监测体重、严格限盐饮食及确保药物依从性,可显著降低再住院率,提升生活质量。以下从具体实...
2025-10-14 11:05:45